láng bèi kān

狼狈不堪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láng bèi bù kān 怎么读

注音 ㄌㄤˊ ㄅㄟˋ ㄅㄨˋ ㄎㄢ

繁体狼狽不堪

感情 贬义成语

狼狈不堪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狼狈:疲惫、窘迫的样子;堪:忍受。指困顿窘迫的样子。

  • 出处:

    宋 朱熹《与政府札子》:“风痰大作,头目旋晕,几欲僵卧,今已累日,精神愈见昏慢,委是狼狈不堪。”

  • 语法:

    狼狈不堪偏正式;作谓语、定语、状语;含贬义。

  • 示例:

    掌声如翻腾的怒海汹涌的扑向台上去,弄得这些丑类面红耳赤,狼狈不堪。(刘白羽《雷电颂——怀念郭沫若同志》)

  • 英语:

    be in great distress

  • 日语:

    狼狽きわまり

  • 俄语:

    быть в крáйне затруднительном положении

  • 近义词:

    惊慌失措、手足无措、狼狈万状、焦头烂额、土崩瓦解、落花流水、一蹶不振、一败涂地

  • 反义词:

    镇定自若、从容不迫、从容自如

狼狈不堪的出处

折叠展开

(胡寅上疏曰)敌骑乘虚,直捣行在,匹马南渡,狼狈不堪。

-----宋·李心传·《建炎以来系年要录·二七·建炎三年闰八月庚寅》

狼狈不堪的典故

折叠展开

狼狈不堪用以形容困顿或窘迫之极。 此典出自《博物典汇》:“狼前二足长,后二足短,狈前二足短,后二足长,狼无狈不立,狈无狼不行。故以为颠蹶困顿之喻。” 又见晋代李密《陈情表》:“臣欲奉表奔驰,则刘病日笃;苟顺私情,则告诉不许……臣之进退,实为狼狈。” 李密的品德、文才都高,很有名气。晋武帝司马炎羡慕他的品行才学,就三番五次地去召请他来做官,结果都被他婉言拒绝。 原来李密生下来六个月时,就死了父亲,四岁时,母亲又被舅舅逼迫改嫁了。因此全靠他祖母刘氏,抚养长大。他家境并不好,刘氏历经千辛万苦,才把他养大成人,并且供给他读书,到李密年长时,他的祖母已很老了。李密为了服侍他,就不愿意出去做官。 晋武帝不断下诏书去请他,他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给晋武帝,信里有这样的几句:“我生下来只有六个月,慈爱的父亲就死了,四岁时母亲被舅舅迫着又嫁给了别人,祖母刘氏,看我可怜,亲自扶养我长大,我家里既没有兄弟,又没有叔伯,孤苦伶仃……我那时候要是没有祖母刘氏,就根本不会活到今天,祖母刘氏现在要是没有了我,靠谁去服侍她的残年呢?所以我如不出去做官的话,又违背你的旨意,我现在的处境实在狼狈不堪呀……”

狼狈不堪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狼狈不堪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láng), 犭部,共10画

(名)哺乳动物;形状和狗相似;昼伏夜出;性情残忍而贪婪;伤害人畜;对畜牧业有害处。

读音(bèi), 犭部,共7画

(名)〔狼狈〕传说狈是一种兽;前腿短;走路时要爬在狼身上;不然就不能行动;所以用“狼狈”形容困苦或受窘的样子。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kān), 土部,共12画

(1)(动)可;能:~当重任|不~设想。

(2)(动)能忍受:难~|狼狈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