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当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niǎo jìn gōng cáng tù sǐ gǒu pēng 怎么读
注音: ㄋ一ㄠˇ ㄐ一ㄣˋ ㄍㄨㄥ ㄘㄤˊ,ㄊㄨˋ ㄙˇ ㄍㄡˇ ㄆㄥ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意思
解释:
烹:煮烧。飞鸟打尽,弓被搁置不用;兔被捕杀后,猎狗则被烹食。比喻事情办成,功臣被害
出处:
鲁迅《立此存照》:“倘有不识时务者问:‘如果那时并不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而且汉人也配享太庙……则将如何?’我觉得颇费唇舌。”
语法: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作宾语、定语;用于处事。
英语:
kick out somebody after his service is no longer needed
近义词: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出处
狡兔尽则良犬烹,敌国灭则谋臣亡。
-----战国末期·韩非·《韩非子·内储说下》
鸟尽弓藏兔死狗烹的典故
春秋时期,吴越两国争霸,越国一度惨败而求和。吴王夫差对越王勾践施以极尽羞辱之策,而勾践则隐忍负重,誓要复仇,他重用文种与范蠡两位贤臣。历经十年卧薪尝胆,越国终于国力强盛,一举击败吴国。在胜利前夕的一个夜晚,夫差遣人密信范蠡,信中言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愿二位大夫能念及旧情,为吴国留一线生机,亦是为自己留条后路。”然而,复仇之志坚定的越国并未理会。夫差战败后多次乞和,均遭拒绝,最终落得自刎的下场。越国大胜之后,越王勾践设宴庆功,却不见范蠡身影。原来,范蠡已预见“鸟尽弓藏”的悲凉结局,遂提前功成身退,泛舟五湖。文种则因贪恋权位,未能及时醒悟。不久后,他收到一封匿名信,信中言辞恳切,再次提及“飞鸟尽,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的道理,警示他应及早抽身。文种虽有所触动,却仍犹豫不决。直至某日,勾践亲赐文种一把宝剑,正是当年吴王夫差逼杀忠臣伍子胥之物,文种方知自己亦将步入伍子胥后尘,遂长叹一声,自刎以保名节。“鸟尽弓藏,兔死狗烹”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用以比喻事成之后,功臣反遭废弃或杀害的残酷现实。后世亦常以此警醒世人,勿忘功成身退之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