言犹在耳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yán yóu zài ěr 怎么读
注音: 一ㄢˊ 一ㄡˊ ㄗㄞˋ ㄦˇ
繁体:言猶在耳
感情 中性成语
言犹在耳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话音还在耳边回响。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文公七年》:“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语法:
言犹在耳主谓式;作谓语;形容对别人的话印象很深。
示例:
言犹在耳,忠岂忘心。(唐 骆宾王《代李敬业传檄天下文》)
英语:
the words are still ringing in one's ears
俄语:
словá звучáт в ушáх
近义词:
念念不忘、记忆犹新、余音绕梁
反义词:
置之脑后、置诸脑后
言犹在耳的出处
折叠展开
今君虽终,言犹在耳。
-----春秋·左丘明·《左传·文公七年》
言犹在耳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左传·文公七年》的记载中,我们找到了成语“言犹在耳”的出处。故事发生在春秋时期,当时晋国的政权由赵盾掌握。晋襄公逝世后,由于太子夷皋尚年幼,赵盾考虑国家稳定,提议立年长且有经验的公子雍为新的国君。公子雍与秦国有着紧密的联系,因为他的母亲是秦伯之女,这样的选择对于晋国与秦国的外交关系无疑是有利的。然而,当太子夷皋的母亲缪嬴得知这个消息后,她带着年幼的夷皋在朝廷上大声痛哭,质问赵盾为何不遵循先君襄公的遗愿,即立太子为君。朝会结束后,她依旧不依不饶,带着夷皋直接前往赵盾的府邸,声泪俱下地说:“襄公生前曾郑重地将太子托付给你,他明确表示,如果太子能够有所成就,他会感激你的栽培;若太子无所作为,他会责怪你的失职。现在襄公虽已离世,但他的嘱托仍如昨日之言,回荡在我耳边。你怎能违背他的遗愿,舍弃太子而另立他人呢?”赵盾和其他大夫在缪嬴的坚决与哀怨之下,感到无比的压力和恐惧,最终他们不得不屈服,改立太子夷皋为国君。这个故事孕育出了“言犹在耳”这个成语,用来形容别人说过的话仿佛还在耳边回荡,印象深刻,难以忘怀。有时也用作“音犹在耳”,表达同样的意思。
言犹在耳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言犹在耳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言犹在耳相似的成语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