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ǐn duǎn tuī cháng

引短推长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ǐn duǎn tuī cháng 怎么读

注音 一ㄣˇ ㄉㄨㄢˇ ㄊㄨㄟ ㄔㄤˊ

繁体引短推長

感情 中性成语

引短推长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谓有意不露才以形己之短,显人之长。

  • 出处:

    《南史·刘峻传》:“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赍。”

  • 语法:

    引短推长作谓语、定语;用于处事。

  • 示例:

    明·李贽《读史·曹公二首》:“况沈、谢引短推长,僧虔秃笔自免,孝标空续《辨命》哉?”

引短推长的出处

折叠展开

武帝每集文士策经史事,时范云、沈约之徒皆引短推长,帝乃悦,加其赏赉。会策锦被事,咸言已罄,帝试呼问峻,峻时贫悴冗散,忽请纸笔,疏十余事,坐客皆惊,帝不觉失色。自是恶之,不复引见。

-----唐·李大师、李延寿等·《南史·刘峻传》

引短推长的典故

折叠展开

南朝时期,梁武帝经常召集文人谈经论史,范云、沈约等人引短推长,武帝十分高兴,经常给他们赏赐。一次武帝在别人说完后要刘峻发表看法,刘峻毫不犹豫用笔写了十多件事,切中时弊,在座的人大惊,武帝十分别满,再也不见刘峻了。

引短推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n), 弓部,共4画

1.拉,伸:~力。~颈。~而不发。~吭高歌。

2.领,招来:~见。~子。~言。~导。~荐。抛砖~玉。

3.拿来做证据、凭据或理由:~文。~用。援~。

4.退却:~退。~避。

5.旧时长度单位,一引等于十丈。

6.古代柩车的绳索:发~(出殡)。

读音(duǎn), 矢部,共12画

(1)(形)两端之间距离小。

(2)(动)缺少;欠:理~。

(3)(名)缺点:取长补~。

读音(tuī), 扌部,共11画

(1)(动)手推的动作。

(2)(动)(推磨)磨成碾子;碾粮食。

(3)(动)和工具贴着物体的表面向前剪或削:~子。

(4)(动)使事情开展:~动。

(5)(动)根据已知的事实断定其他。从某方面的情况想到其他方面:~导。

(6)(动)让给别人;辞让:~辞。

(7)(动)推委;推托。

(8)(动)推迟。

(9)(动)推崇。推选;推举。

读音(cháng,zhǎng), 长部,共4画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长度。

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1. 生长,成长:长疮。

2. 增加:长知识。

3.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5.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