kuài xià

自郐以下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zì kuài yǐ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ㄗˋ ㄎㄨㄞˋ 一ˇ ㄒ一ㄚˋ

繁体自鄶以下

感情 中性成语

自郐以下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吴国的季礼在鲁国看周代的乐舞,对于各诸侯国的乐曲都有评论,但从刽国以下他就没有再表示意见。比喻从某某以下就不值得评论。

  • 出处:

    先秦 左丘明《左传 襄公二十九年》:“自郐以下无讥焉。”

  • 语法:

    自郐以下偏正式;作分句;含贬义。

  • 示例:

    郭沫若《雄鸡集 关于大规模搜集民歌问题》:“后来的史官更是自郐以下了。”

  • 英语:

    except so-and-so,none of them was worth a dime

  • 近义词:

    自郐而下

自郐以下的出处

折叠展开

吴公子季札聘鲁,“请观于周乐”,鲁乐工为演奏周及各诸侯国的乐曲,季札先一一加以评论,而“自郐以下无讥焉”。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二十九年》

自郐以下的典故

折叠展开

春秋时代, 吴国的公子季札, 是个精通音乐的人。有一次,他访问了鲁国, 鲁国君特地请他欣赏鲁国乐工们演奏周代各诸侯国的乐曲。表演开始,乐工奏了《周南》、《召南》, 季札听了说:“好极了! 周族建国的基础有了。但这演奏还不是尽善尽美的。”尔后, 乐工们每奏一曲, 季札一一加以评赞。但当乐工们弹奏《郐》以下诸国的乐曲时,因为这些乐曲所属的侯国国小政差, 季札就只听而不置可否了。

自郐以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kuài), 阝部,共8画

(1)(名)周代诸侯国名;在今河南省密县东北。

(2)(名)姓。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