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ì

以夷治夷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ǐ yí zhì yí 怎么读

注音 一ˇ 一ˊ ㄓˋ 一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以夷治夷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利用外族或外国之间的矛盾,使其互相冲突,削减力量,以便控制或攻伐。

  • 出处:

    《明史 张祐传》:“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 语法:

    以夷治夷作宾语、定语;指借助外界力量。

  • 近义词:

    以夷制夷、以夷攻夷、以夷伐夷

以夷治夷的出处

折叠展开

以夷治夷,可不烦兵而下。

-----清·张廷玉等·《明史·张祐传》

以夷治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ǐ), 人部,共4画

(1)(介)用;拿;按:~少胜多|喻之~理。

(2)(介)依:~次就座。

(3)(介)因:何~知之?

(4)(介)表示目的:~待时机。

(5)(介)〈书〉于;在(时间):中华人民共和国~1949年10月1日宣告成立。

(6)〈书〉(连)跟‘而’相同:城高~厚;地广~深。

(7)用在单纯的方位词前;组成合成的方位词或方位结构;表示时间、方位、数量的界限:黄河~北|九年~前。

读音(yí), 一部,共6画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

读音(zhì), 氵部,共8画

(1)(动)治理

(2)(形)指安定或太平:~世。

(3)(名)旧称地方政府所在地:~所|府~。

(4)(动)医治:~病。

(5)(动)消灭(害虫):~虫|~蝗。

(6)(动)惩办:~罪。

(7)(动)研究:~学。

(8)姓。

读音(yí), 一部,共6画

1.平坦;平安:化险为~。

2.破坏建筑物(使成为平地):烧~弹。~为平地。

3.灭掉;杀尽:~灭。~族。

4.我国古代称东方的民族,也泛称周边的民族:淮~。四~。

5.旧时泛指外国或外国人:~情。华~杂处。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