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uán liáng

悬梁刺股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xuán liáng cì gǔ 怎么读

注音 ㄒㄨㄢˊ ㄌ一ㄤˊ ㄘˋ ㄍㄨˇ

繁体懸樑刺股

感情 中性成语

悬梁刺股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形容刻苦学习。

  • 出处:

    西汉 刘向《战国策 秦策一》:“(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东汉 班固《汉书》:“孙敬字文宝,好学,晨夕不休。及至眠睡疲寝,以绳系头,悬屋梁。”

  • 语法:

    悬梁刺股联合式;作定语;形容刻苦学习。

  • 示例:

    清 李渔《比目鱼 赠行》:“我悬梁刺股年复年,把铜雀磨穿。”

  • 英语:

    tie one's hair on the house beam and jab one's side with an awl to keep oneself awake

  • 近义词:

    悬头刺股、废寝忘食

  • 反义词:

    游手好闲

悬梁刺股的出处

折叠展开

(苏秦)读书欲睡,引锥自刺其股,血流至足。

-----西汉·刘向·《战国策·秦策一》

悬梁刺股的典故

折叠展开

战国时,楚国有一位贤士,名叫孙敬,他到洛阳求学,为了认真学习,避免瞌睡,就把头发悬挂在梁上,如果读书读得困倦,眼睛一闭上,睡着了,头必然要低下来。头一低,那么悬在梁上的头发自然会把他拉醒,他就能够继续读书了。   战国年间,苏秦家境贫寒,他曾拜当时名学者鬼谷先生为师,学得了一套治国平天下的理论经论,就想为国家效力。   那时秦惠文王励精图治,招揽贤才。苏秦应募前往,献出他的治国安邦大计。秦惠文王未能采用他的计划,他只得怏怏地回到洛阳。家中父母见儿子没出息,连工作也找不着,直对他叹气,老婆更不用说,坐在纺车上织布,根本不用正眼看他。他饿得难以忍受了,只得厚着脸皮,向嫂嫂讨一碗饭吃。嫂嫂对他也没有好脸色,厉声说:“还吃饭哪?连烧饭的柴火都没有了!”苏秦被驳斥得几乎流出泪来。   他回到自己房中,仰头兴叹:“一个人贫穷的时候,妻不认为他是丈夫,嫂不认为他是小叔子,父母不认为他是儿子,我有什么可说的呢!”   于是他更加发奋读书,夜里读书困倦的时候,他就用锥子扎自己的大腿防止瞌睡,血一直流到足踝,当然痛得睡不着觉了,就这样夜以继日的研究,一年就取得了成就。最后,苏秦终于发达了,他在秦国献出一统天下的政略没有获得成功,于是就立刻改变政略,说服山东(太行山之东)六国(齐、楚、韩、赵、魏、燕)联合起来结成了一条“合纵”的战线,共同反抗秦国,不让秦国出潼关一步。   因此,苏秦佩带了六国相印,从楚国回赵,仪仗队有几里路那么长,骑兵步卒,执戈持盾,围绕在苏秦座车之旁,车前车后,旌旗蔽天。各国诸侯派来的专使,随节获送,俨如一个国君出巡。当苏秦车驾经过洛阳他的家门时,苏秦的嫂嫂、弟弟、老婆看到这副威仪,吓得俯卧在地,头都不敢抬。以前他们的那副势利小人相现在都无影无踪了。苏秦回到赵国后,赵肃侯立即封他为武安君。

悬梁刺股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悬梁刺股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xuán), 心部,共11画

(1)(动)挂:倒~。

(2)(动)公开揭示:~赏。

(3)(动)抬;不着地:~腕。

(4)(动)无着落;没结果:~案。

(5)(动)挂念:~念。

(6)(动)凭空设想:~拟|~想。

(7)(动)距离远;差别大:~隔|~殊。

(8)(形)〈方〉危险:好~。

读音(liáng), 木部,共11画

(1)(名)水平方向的长条形承重构件。木结构屋架中专指顺着前后方向架在柱子上的长条。

(2)(名)通常也指檩:正~|二~|无~殿。

(3)(名)桥:桥~|津~。

(4)(名)物体中间隆起成长条的部分:鼻~|山~。

(5)(名)战国时魏国迁都大梁(今河南开封)后;改称梁。

(6)(名)南朝之一;公元502…557;萧衍所建。参看〔南北朝〕。

(7)(名)后梁。

(8)(名)(Liánɡ)姓。

读音(cì,cī), 刂部,共8画
cìcī

1. 用有尖的东西插入:刺绣。刺伤。刺杀。

2. 暗杀:刺客。被刺。行刺。

3. 侦探,打听:刺探。

4. 用尖锐的话指出别人的坏处:讽刺。讥刺。

5. 尖锐像针的东西:芒刺。鱼刺。刺丛。

1. 象声词:刺地滑了一跤。

读音(gǔ), 月部,共8画

(1)(名)大腿。

(2)(名)(名)某些机关、企业、团体中的组织单位:总务~|人事~。

(3)(名)(名)(~儿)绳线等的组成部分:三~儿绳|把线捻成~儿。

(4)(名)(名)(~儿)集合资金的一份或一笔财物平均分配的一份:~份|分~|按~均分|每~五百元。

(5)(名)(~儿)(量) ɑ)用于成条的东西:一~线|一~泉水|上山有两~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一~热气|一~香味|一~劲。c)用于成批的人:一~线|一~泉水|上山有两~道。b)用于气体、气味、力气等

(6)(名)我国古代称不等腰直角三角形中较长的直角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