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 niú guī

放牛归马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fàng niú guī mǎ 怎么读

注音 ㄈㄤˋ ㄋ一ㄡˊ ㄍㄨㄟ ㄇㄚˇ

繁体放牛歸馬

感情 中性成语

放牛归马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把作战用的牛马牧放。比喻战争结束,不再用兵。

  • 出处:

    《尚书 武成》:“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 语法:

    放牛归马联合式;作谓语、定语;指不再用兵。

  • 示例:

    清·文康《儿女英雄传》第21回:“好容易海晏河清,放牛归马。”

  • 英语:

    desist from military operations and cultivate literary skill

  • 近义词:

    偃武修文

放牛归马的出处

折叠展开

乃偃武修文,归马于华山之阳,放牛于桃林之野,示天下弗服。

-----·佚名·《尚书·武成》

放牛归马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商纣王的统治时期,周武王毅然决定率军向商朝的都城朝歌发起进攻。随着大军的行进,越来越多的志士仁人纷纷加入,甚至商纣王军队中的士兵也开始背离旧主,选择投奔周武王。 当周武王的大军抵达朝歌南郊的牧野时,一场盛大的誓师大会在此举行。会上,战士们齐声怒吼,誓言要推翻暴政,声音如同雷霆般震撼着天地。商纣王在城内听到这震耳欲聋的声浪,内心惊恐万分,急忙调集军队准备迎战。 然而,商纣王的将士们早已对这位暴君心生不满,他们不愿再为残暴无道的君主卖命。相比之下,周武王的军队士气如虹,锐不可当。商纣王眼见大势已去,无奈之下,只能登上鹿台,以自焚的方式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周武王成功灭掉商朝后,凯旋而归。他选择镐京作为新的都城,建立了周朝。战争结束后,周武王颁布了一系列惠民政策,宣布将战马归还给农夫用于耕作,让牛群回归田间劳作。同时,他还将府库中囤积的粮食分发给贫困的百姓,释放了囚犯,让他们重获自由。 在治理国家的过程中,周武王注重提倡道德、忠诚、孝顺和廉洁等美德。他对有功劳和有才能的人进行封赏和提拔,让他们在国家的建设中发挥更大的作用。在他的治理下,天下逐渐安定下来,百姓们过上了安居乐业的生活。 这段历史也催生了一个流传千古的成语——“归马放牛”。这个成语用来形容战争结束后,人们不再使用兵器,让战马和耕牛回归和平的劳作之中,象征着天下太平、百姓安宁的美好景象。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称为“放牛归马”、“休牛归马”等,成为表达和平与安宁愿望的经典词汇。

放牛归马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放牛归马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àng), 方部,共8画

(1)(动)解脱约束:释~。

(2)(动)任意;随便:~任。

(3)(动)发出:~光。

(4)(动)扩展:~大。

(5)(动)搁;置:~在桌子上。

(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读音(niú), 牛部,共4画
[ niú ]

1.哺乳动物,趾端有蹄,头上长一对角,是反刍类动物,力量很大,能耕田拉车,肉和奶可食,角、皮、骨可作器物:牛刀小试(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牛黄。牛角。

2.星名,二十八宿之:牛斗(指牛宿和斗宿二星)。

3.喻固执或骄傲:牛气。

4.姓。

读音(guī), 彐部,共5画

1.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xǐng)(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2.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3.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4.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归并。归功。归咎。

5.  由,属于:这事归我办。归属。

6.  结局:归宿()。

7.  珠算中一位除数的除法:九归。

8.  古代称女子出嫁:“之子于归,宣其室家”。

9.  自首。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放牛归马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