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 jué

大放厥词

  • 结构 动宾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à fàng jué cí 怎么读

注音 ㄉㄚˋ ㄈㄤˋ ㄐㄩㄝˊ ㄘˊ

繁体大放厥詞

感情 中性成语

大放厥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厥:其;他的。原指极力铺陈辞藻。现含贬义;指人夸夸其谈大发议论;而且言不中肯。有时也指胡说八道。

  • 出处:

    清 赵翼《殴北诗话 苏东坡诗》:“至东坡益大放厥词,别开生面,成一代之大观。”

  • 语法:

    大放厥词动宾式;作主语、谓语;含贬义。

  • 示例:

    也许他认定我年轻无知,才毫无顾虑地在我面前大放厥词。(郭良蕙《焦点》十)

  • 英语:

    talk a lot of nonsense

  • 日语:

    大いに気炎 (きえん)を吐 (は)く,やだらに議論を吐く

  • 其他:

    <法>faire de grands discours erronés

  • 近义词:

    大发议论、说长道短

  • 反义词:

    缄口结舌、默默无言

大放厥词的出处

折叠展开

子之中弃,天脱蜀羁,玉佩琼琚,大放厥辞。

-----唐·韩愈·《祭柳子厚文》

大放厥词的典故

折叠展开

唐朝,有位杰出的文学家、哲学家叫柳宗元(公元773~819年),字子厚,河东解(今山西运城解州)人,世称柳河东。他学习非常认真刻苦,二十岁便中进士,被授为校书郎,调蓝田尉,升监察御史里行。柳宗元与刘禹锡却参加了主张革新的王叔文集团,任礼部员外郎。革新失败后,他被贬为永州司马,后迁柳州刺史。 柳宗元的文学成就在当时是很高的,是“唐宋八大家”之一,“韩柳”并称。他的散文峭拔矫健,说理透彻;山水游记,写景状物,多所寄托。公元819年,柳宗元病逝在柳州,时年四十六岁。 第二年,著名文学家、柳宗元的好友韩愈写了《祭柳子厚文》,表达了对他的哀思。祭文大力称赞了柳宗元的文采和才华,说他“玉佩琼琚,大放厥辞。”意思是说,柳宗元的文章文笔秀美,尽力铺陈词藻,就像晶莹净洁的玉石。

大放厥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dài), 大部,共3画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fàng), 方部,共8画

(1)(动)解脱约束:释~。

(2)(动)任意;随便:~任。

(3)(动)发出:~光。

(4)(动)扩展:~大。

(5)(动)搁;置:~在桌子上。

(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读音(jué), 厂部,共12画

(1)(动)失去知觉;不省人事;晕倒;气闭。

(2)(代)其;他的:~后|~文。

读音(cí), 讠部,共7画

(1)(名)语言中最小的有意义的能自由运用的单位:~语。

(2)(名)说话或诗歌、戏剧、文章中的语句:歌~。

(3)(名)一种长短句押韵的诗体;由五、七言诗和民歌发展而成。形成于唐代;盛行于宋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