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īn bīn wén zhì

彬彬文质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bīn bīn wén zhì 怎么读

注音 ㄅ一ㄣ ㄅ一ㄣ ㄨㄣˊ ㄓˋ

繁体彬彬文質

感情 中性成语

彬彬文质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彬彬:配合谐调。原形容人既文雅又朴实,后形容人文雅有礼貌

  • 出处:

    明·胡文焕《群音类选·》:“知本末,重纲常,彬彬文质好行藏。”

  • 语法:

    彬彬文质作谓语、定语、补语;用于男性。

  • 英语:

    be elegant and refined in manner

  • 近义词:

    文质彬彬、文质斌斌

  • 反义词:

    出言不逊

彬彬文质的出处

折叠展开

崔谔之承名相之轨,有忠臣之节…籍甚才名,彬彬文质。

-----唐·苏颋·《授崔谔之少府监制》

彬彬文质的典故

折叠展开

《论语》是一部集结了孔子与弟子之间,以及弟子们相互之间的对话和问答的语录集,这些语录由孔子的弟子及其后世的弟子们编纂而成。在《论语·雍也》篇中,孔子表达了他对于人的内外修养的看法:“质胜文则野,文胜质则史。文质彬彬,然后君子。”这句话的意思是,如果一个人内在的品质过于突出而外在的礼仪文化修养不足,那么他就会显得粗野;反之,如果外在的礼仪文化修养过于繁琐而内在的品质不足,那么他就会显得浮华不实。只有当一个人的外在礼仪文化修养和内在的品质修养都达到了一定的程度,并且能够和谐统一,他才能被称为真正的君子。由此产生了成语“文质彬彬”,这是孔子提出的做人的标准。其中,“文”指的是外在的礼仪文化修养,如礼乐制度;“质”则指的是内在的品德修养,如仁义道德。只有当一个人具备了这两方面的修养,并且能够将它们融为一体,他才能成为真正的君子。如今,“文质彬彬”这个成语被广泛应用于形容一个人的举止文雅、态度端庄从容,既具备外在的修养,又拥有内在的品德。有时也写作“彬彬文质”,意思相同。

彬彬文质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彬彬文质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īn), 彡部,共11画
[ bīn ]

1. 〔彬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礼”。

读音(bīn), 彡部,共11画
[ bīn ]

1. 〔彬彬〕形容文雅,如“彬彬有礼”。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zhì), ⺁部,共8画

(1)(名)性质;本质:实~|~的变化。

(2)(名)质量:保~保量。

(3)(名)物质:~粒|~料。

(4)(形)朴素;单纯:~朴。

(5)(动)询问;责问:~问|~询。

(6)(动)抵押:以衣物~钱。

(7)(名)抵押品:以此物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