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ì áo bīng

赤壁鏖兵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chì bì áo bīng 怎么读

注音 ㄔˋ ㄅ一ˋ ㄠˊ ㄅ一ㄥ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赤壁鏖兵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鏖:激战。汉献帝建安十三年,曹操大军伐吴,孙权联合刘备军队联合抗曹,联军于赤壁用火攻大破曹兵的一次激战。泛指激烈的战斗。

  • 出处:

    元·无名氏《两军师隔江斗智》第一折:“叵耐刘备那厮,暗地夺取荆州,想他赤壁鏖战,全仗我东吴力气。”

  • 语法:

    赤壁鏖兵作主语、宾语;比喻经过艰苦奋斗取得胜利。

  • 示例:

    高阳《胡雪岩全传·红顶商人》:“最后有人献策,仿照赤壁鏖兵,大破曹军的办法,用小船满载茅柴,浇上油脂,从上游顺流而下,火攻粮船。”

  • 英语:

    decisive Battle of Chibi between Cao Cao's army and allied forces of Sun Quan and Liu Bei in 208 A.D. in present-day Hubei

赤壁鏖兵的出处

折叠展开

兵交剑戟光飞雪,将斩头颅血染潮。神功保,似周郎破曹,不亚那当年赤壁把兵鏖!

-----宋·佚名·《双钉案·一三·神助》

赤壁鏖兵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公元208年,曹操挥军南下,意欲以压倒性的兵力迫使孙权屈服。面对这一威胁,孙权寻求与刘备结盟,共同对抗曹操。然而,东吴内部意见不一,形势岌岌可危。在此关头,诸葛亮凭借其卓越的战略眼光,剖析了各方力量对比及战与和的长远影响,预测了联盟抗击曹操后的理想局面:曹操撤军,三国鼎立的局面得以确立。这番洞见让孙权坚定了抵抗曹操的意志,并开始了紧张的备战工作。 随着战鼓擂响,曹军显露出疲态和不适应南方环境的弱点,周瑜巧妙地借助黄盖的诈降策略,发动了一场惊心动魄的火攻。烈焰吞噬了曹军的战舰,火势如脱缰野马般席卷至岸边的营寨,造成曹军惨重的伤亡。周瑜指挥精锐部队穷追猛打,曹操被迫从华容道仓皇撤退。刘备与周瑜协同作战,水陆并进,一路追击至南郡,迫使曹操带着残余势力北返。 这场战役最终演变成了著名的“赤壁鏖兵”,这个成语不仅象征着通过艰苦战斗赢得胜利,也描绘了战斗的激烈场面。它也被称作“鏖兵赤壁”,成为了中国历史上一段传奇故事的代名词。

赤壁鏖兵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ì), 赤部,共7画

(1)(名)比朱红稍浅的颜色。

(2)(名)泛指红色:~小豆。

(3)(名)象征革命:~卫队。

(4)(形)忠诚:~心(忠诚的心)|~诚(极真诚)。

(5)(动)光着;露着(身体):~脚|~膊。

(6)(形)空:~手空拳(两手空空;什么也没有)。

读音(bì), 土部,共16画

(1)(名)墙:~报|~画|铜墙铁~。

(2)(名)陡峭的山崖:绝~|悬崖峭~。

(3)(名)营垒:~垒|作~上观。

(4)(名)作用像壁的:肠~|胃~|炉~。

读音(áo), 鹿部,共19画

(动)〈书〉激烈地战斗。

读音(bīng), 八部,共7画

(1)(名)兵器:短~相接|秣马厉~。

(2)(名)军人;军队:工农~|~种|骑~。

(3)(名)军队中的最基层成员。

(4)(名)关于军事或战争:~法|纸上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