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ǒ shī

裹尸马革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guǒ shī mǎ gé 怎么读

注音 ㄍㄨㄛˇ ㄕ ㄇㄚˇ ㄍㄜˊ

繁体裹尸馬革

感情 中性成语

裹尸马革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革:皮革。用马皮包裹尸体。形容将士战死沙场的英勇无畏的气慨。

  • 出处:

    宋·陆游《陇头水》:“男儿坠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 语法:

    裹尸马革作宾语;指将士战死沙场。

  • 示例:

    明·邵璨《香囊记·分歧》曲:“还须上万言策,拚取微躯,裹尸马革。”

  • 英语:

    death under shield

  • 近义词:

    马革裹尸、马革盛尸

裹尸马革的出处

折叠展开

男儿堕地志四方,裹尸马革固其常。

-----宋·陆游·《陇头水》

裹尸马革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东汉时期,北方匈奴发生动乱,大将军马援率军前去镇压骚乱,他英勇杀敌,大破匈奴,平定了边境的动乱,皇帝封他为伏波将军。他62岁时,匈奴又侵东汉,马援请求带兵出战说:“男儿当死于沙场,以马革裹尸还葬”,同年病死在军中。

裹尸马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uǒ), 亠部,共14画

(1)(动)(用纸、布或其他片状物)缠绕;包扎:包~|~腿|用绷带把伤口~好。

(2)(动)为了不正当的目的把人或物夹杂在别的人或物里面:匪军撤退时;~走了几个村子的人。

(3)(动)〈方〉吸(奶):小孩儿一生下来就会~奶。

读音(shī), 尸部,共3画

(1)(名)尸首;死人的身体。

(2)(名)古代祭祀时代表死者受祭的人。

(3)(名)不做事情;空占职位。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