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é

末大必折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mò dà bì zhé 怎么读

注音 ㄇㄛˋ ㄉㄚˋ ㄅ一ˋ ㄕㄜˊ

繁体末大必摺

感情 中性成语

末大必折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谓树木枝端粗大,必折其干。喻下属权重,危及上级。

  • 出处:

    《左传·昭公十一年》:“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 语法:

    末大必折作宾语、定语;用于劝诫人。

  • 示例:

    三国·魏·曹冏《六代论》:“所谓末大必折,尾大难掉,尾同于体,犹或不从,况乎非体之尾,其可掉哉!”

末大必折的出处

折叠展开

末大必折,尾大不掉,君所知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昭公十一年》

末大必折的典故

折叠展开

故事发生在公元前530年的楚国。当时,楚国刚刚吞并了蔡国,楚王向申无宇咨询关于公子弃疾在蔡国的治理情况。申无宇深思熟虑后表示,官员的职权过大或过小,都会带来相应的弊端,必须保持平衡。 楚王进一步询问:“现在我们国内出现了不少大封邑,你对此有何看法?”申无宇回答道:“周天子分封诸侯,初衷是为了让他们成为朝廷的屏障,保卫中央的安定。然而,如果诸侯的封邑过于庞大,势力过于强盛,天子就难以对其进行有效的控制,反而可能威胁到天子的都城安全。这就像一棵大树,如果树梢过于茂盛,一旦遇到大风,就很容易被折断;又好比动物的尾巴,如果过于庞大,一旦摆动起来,就会变得异常困难,难以灵活控制。” 楚王听后,对申无宇的见解深表赞同。从此,“末大必折”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以比喻部属势力过于强大,导致上级对下级失去控制力;或者用来形容事物结构失衡,前轻后重,难以保持稳定和驾驭。这个成语也被人们称作“尾大不掉”或“尾大难掉”,意义相同,都是警示人们要注意保持事物的平衡和稳定。

末大必折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末大必折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ò), 一部,共5画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

(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

(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

(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读音(dà,dài), 大部,共3画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bì), 丶部,共5画

(1)(副)必定;必然:战~胜;攻~克|~经之路。

(2)(副)必须;一定要:事~躬亲。

读音(zhē,zhé,shé), 扌部,共7画
zhēzhéshé

1. 翻转,倒腾:折腾。折跟头。折个儿。

1. 断,弄断:折断。折桂(喻科举及第)。折戟沉沙(形容惨重的失败)。

2. 幼年死亡:夭折。

3. 弯转,屈曲:曲折。转折。周折。折中(对不同意见采取调和态度。亦作“折衷”)。

4. 返转,回转:折返。

5. 损失:损兵折将。

6. 挫辱:折磨。挫折。百折不挠。

7. 减少:折寿(减少寿命)。折扣。

8. 抵作,对换,以此代彼:折合。折价(把实物折合成钱)。

9. 心服:折服(a.信服;b.说服)。

10. 戏曲名词,杂剧一本分四折,一折等于后来的一出:折子戏。

11. 判决:折狱。

1. 断:绳子折了。

2. 亏损:折本生意。

3.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