ér zhī fǎn

迷而知返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mí ér zhī fǎn 怎么读

注音 ㄇ一ˊ ㄦˊ ㄓ ㄈㄢ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迷而知返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迷路后知道回来。比喻有了过失能够改正

  • 出处:

    《宋书 二凶传 元凶劭》:“所以淹霆缓电者,犹冀弟迷而知返耳。”

  • 语法:

    迷而知返作谓语、宾语;指知错就该。

  • 英语:

    return from the wrong path to the correct one

  • 近义词:

    迷而知反、迷途知返

  • 反义词:

    迷而不返

迷而知返的出处

折叠展开

而阴谋不轨,以身试祸,岂不痛哉!若迷而知反,尚可以免。

-----西晋·陈寿·《三国志·魏书·袁术传》

迷而知返的典故

折叠展开

东汉末年,朝政腐败至极,权臣董卓一手遮天,独掌大权。在此背景下,军阀袁术为求自保,逃离了京城,转而占领南阳郡,然而他在南阳的暴行激起了民众的强烈不满与怨恨。面对各方势力的围剿,袁术败退至扬州,企图在动荡的时局中趁机而起,实现其篡夺皇位的野心。 在筹划称帝的过程中,袁术向旧日挚友陈珪发出求助,期望获得其鼎力支持。然而,陈珪非但没有应允,反而在回信中严词告诫:“以身犯险,实乃不智之举!若君能迷途知返,尚有一线生机。”此言意在表达,他原本以为袁术会与其他有志之士携手,共谋复兴汉室,不料却见他步入了篡权夺位的歧途。陈珪深信,若能及时醒悟,放弃称帝之念,尚可避免更大的灾难。 遗憾的是,袁术并未采纳陈珪的逆耳忠言,坚持在寿春自立为帝。这一行为不仅加速了他的败亡,也成就了“迷途知返”或“迷而知返”这一成语的典故,用以警示世人:即使误入歧途,只要能够认识错误并真心悔改,仍有机会挽回局面,避免更严重的后果。

迷而知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 辶部,共9画

(1)(动)分辨不清;失去判断能力

(2)(动)因对某人或某事物发生特殊爱好而沉醉:~恋。

(3)(名)沉醉于某一事物的人:球~。

(4)(动)使看不清;使迷惑;使陶醉:~航|~误|~宫。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zhī,zhì), 矢部,共8画
zhīzhì

1. 晓得,明了:知道。知名(著名)。知觉(有感觉而知道)。良知。知人善任。温故知新。知难而进。知情达理。

2. 使知道:通知。知照。

3. 学识,学问:知识,求知。无知。

4. 主管:知县(旧时的县长)。知府。知州。知宾(指主管招待宾客的人。亦称“知客”)。

5. 彼此了解:相知。知音。知近。

6. 彼此了解、交好的人:故知(老朋友)。

1. 古同“智”,智慧。

读音(fǎn), 辶部,共7画

(动)回:~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