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ēng é huǒ

灯蛾扑火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ēng é pū huǒ 怎么读

注音 ㄉㄜˊ ㄜˊ ㄆㄨ ㄏㄨㄛˇ

繁体燈蛾撲火

感情 贬义成语

灯蛾扑火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自己找死。

  • 出处:

    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27回:“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

  • 语法:

    灯蛾扑火主谓式;作宾语;比喻自己找死。

  • 示例:

    这贼配军却不是作死,倒来戏弄老娘!正是“灯蛾扑火,惹焰烧身”。(明 施耐庵《水浒传》第二十七回)

  • 英语:

    a moth flying into fire--bring destruction upon oneself

  • 近义词:

    自投罗网、飞蛾赴火

灯蛾扑火的出处

折叠展开

如飞蛾之赴火,岂焚身之可吝。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倒溉传》

灯蛾扑火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ēng), 火部,共6画

(名)照明或做其他用途的发光器具:电~。

读音(é,yǐ), 虫部,共13画
éyǐ

1. 昆虫,与蝴蝶相似,体肥大,触角细长如丝,翅面灰白,静止时,翅左右平放,常在夜间活动,有趋光性:蛾子。蛾眉。蛾扬(眉扬,形容美人笑貌)。蛾绿。飞蛾扑火。

1. 古同“蚁”。

读音(pū), 扌部,共5画

(1)(动)用力向前冲;使全身突然伏在物体上:~进怀|香气~鼻。

(2)(动)把全部心力用到(工作、事业等上面):一心~在工作上。

(3)(动)拍打:~粉|鸟儿~着翅膀。

(4)(动)扑打;进攻:~灭|~蝇|直~敌军巢穴。

读音(huǒ), 火部,共4画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