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àng xiè

沆瀣一气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hàng xiè yī qì 怎么读

注音 ㄏㄤˋ ㄒ一ㄝˋ 一 ㄑ一ˋ

繁体沆瀣一氣

感情 贬义成语

沆瀣一气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沆瀣:夜间的水气。这里指唐僖宗时;担任主考官的崔沆;录取了一个叫崔瀣的考生。所以有人开玩笑;将他俩的单名连起来是“沆瀣”两字。指“沆”、“瀣”两人连成一气。比喻臭味相投的人结合在一起。

  • 出处:

    宋 钱易《南部新书》:“乾符二年,崔沆放崔瀣榜,谈者称‘座主门生,沆瀣一气。’”

  • 语法:

    沆瀣一气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含贬义。

  • 示例:

    皓东的敏锐活泼,和胜佛的豪迈灵警,两雄相遇,尤其沆瀣一气。(清 曾朴《孽海花》第十四回)

  • 英语:

    collaborate in evildoing

  • 近义词:

    狼狈为奸、同流合污、狐群狗党、通同一气、串通一气、朋比为奸、浑然一体、臭味相投、通合一气

  • 反义词:

    志同道合、肝胆相照、精诚团结、自命清高、同心同德、泾渭严分

沆瀣一气的出处

折叠展开

崔相沆知贡举 ,得崔瀣。时榜中同姓,瀣最为沆知。

-----宋·王谠·《唐语林 ·补遗》

沆瀣一气的典故

折叠展开

我国唐代盛行科举考试,只要在考试中金榜题名,就可以做官,青云直上。所以,考场内外免不了徇私舞弊,惹得朝野上下议论纷纷。话说唐僖宗即皇位后,改年号为乾符。乾符二年(公元875年),唐朝又举行科举考试。这次考试的主考官,名叫崔沆;有一个参加考试的人,名叫崔瀣,是崔沆的学生。考试完毕,张榜公布考试结果时,崔瀣榜上有名。于是,有人嘲笑:“考官和学生,互相来串通。”

沆瀣一气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沆瀣一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àng), 氵部,共7画

(名)大水。

读音(xiè), 氵部,共19画

(名)〔沆瀣〕夜间的水气。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qì), 气部,共4画

(1)(名)气体:毒~|煤~|沼~。

(2)(名)特指空气:~压。

(3)(名)指自然界冷热阴晴等现象:天~|~候|~象|秋高~爽。

(4)(名)气息:没~了|上不来~。

(5)(名)味:香~|臭~。

(6)(名)人的精神状态:勇~|朝~。

(7)(名)人的作风习气:官~|娇~。

(8)(动)生气;发怒:~人。

(9)(名)欺压:再也不受资本家的~了。

(10)(动)使人生气:你别~我。

(11)(名)中医指人体内能使各器官正常地发挥机能的原动力:元~。

(12)(名)中医指某种病象:你别~我。(名)欺压

(13)(名)欺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