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òng sàn qīn

众散亲离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zhòng sàn qīn lí 怎么读

注音 ㄓㄨㄥˋ ㄙㄢˋ ㄑ一ㄣ ㄌ一ˊ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众散亲离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叛:背叛;离:离开。众人反对,亲人背离。形容完全孤立,不得人心

  • 出处:

    《晋书·慕容垂传》:“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志。”

  • 语法:

    众散亲离作谓语、定语、宾语;指不得人心。

  • 近义词:

    众叛亲离、亲离众叛

众散亲离的出处

折叠展开

(苻不曰)淮南之败,众散亲离,而(慕容)垂侍卫圣躬,诚不可忘。

-----唐·房玄龄等·《晋书·慕容垂载记》

众散亲离的典故

折叠展开

公元前719年,卫国公子州吁因权力欲望,杀害了自己的兄长卫桓公,自立为国君。这一行为在国人中引起了强烈的反感与不满。为了平息国内的怨愤,州吁巧妙地编造了一个为先君复仇的借口,借此联合陈国、宋国、蔡国一同攻打郑国,试图通过对外战争来转移国内的矛盾。 鲁国的国君得知此事后,心中充满了忧虑,他询问手下对州吁此举的看法,以及他是否能成功稳固自己的统治。手下深思熟虑后回答道:“阻兵无众,安忍无亲,此乃众叛亲离之兆,难以长久。”言下之意是,过度依赖武力将失去民众的支持,过于残忍则会导致亲人离弃。一旦民众反对,亲信背离,他的统治将难以为继。果不其然,不久后,州吁就被卫国的忠臣石碏所杀。 这个故事后来演变成了成语“众叛亲离”,用来形容一个人因为失去民心而陷入极其孤立的境地,有时也称作“众散亲离”或“亲离众叛”。

众散亲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zhòng), 人部,共6画

(1)(形)多;许多。

(2)(名)许多人:~生|听~。

读音(sàn,sǎn), 攵部,共12画
sànsǎn

1. 分开,由聚集而分离:分散。解散。涣散。散落。散失。散逸。

2. 分布,分给:散布。散发(fā)。天女散花。

3. 排遣:散心。散闷(mèn)。

4. 解雇:他干的不好,让那家饭店给散了。

1. 没有约束,松开:松散。散漫。懒散。散曲。散记。散板。散文。披散头发。

2. 分开的,分离的:散居。散乱。散座。散兵游勇。

3. 零碎的:散碎。散装。散页。

4. 中医称药末:散剂。丸散膏丹。

读音(qīn,qìng), 立部,共9画
qīnqìng

1. 有血统或夫妻关系的:亲属。亲人。亲缘。双亲(父母)。亲眷。

2. 婚姻:亲事。

3. 因婚姻联成的关系:亲戚。亲故。亲邻。亲朋。

4. 称呼同一地方的人:乡亲。

5. 本身,自己的:亲睹。亲聆。亲笔。

6. 感情好,关系密切:亲密。相亲。亲睦。亲疏。

7. 用嘴唇接触表示喜爱:亲吻。

1. 〔亲家〕夫妻双方的父母彼此的关系或称呼(“家”读轻声)。

读音(lí), 亠部,共10画

(1)(动)分离:~别|悲欢~合。

(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

(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

(4)(动)(Lí)姓。

(5)(名)八卦之一,代表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