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áng è quān

长恶不悛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cháng è bù quān 怎么读

注音 ㄔㄤˊ ㄜˋ ㄅㄨˋ ㄑㄨㄢ

繁体長惡不悛

感情 贬义成语

长恶不悛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长期作恶,不肯悔改。

  • 出处:

    《左传 隐公六年》:“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 语法:

    长恶不悛作谓语、定语;用于坏人。

  • 示例:

    其有久为头首,累受招安,长恶不悛,及杀人众多,情理巨蠹之人,自合依旧处死。宋·李纲《申省措置酌情处断招降盗贼状》

  • 近义词:

    长恶靡悛

长恶不悛的出处

折叠展开

善不可失,恶不可长,其陈桓公之谓乎。长恶不悛,从自及也。

-----春秋·左丘明·《左传·隐公六年》

长恶不悛的典故

折叠展开

晋朝末年,天下大乱。刘曜是匈奴汉国创建者刘渊之族子,北方的匈奴贵族,后来匈奴汉国发生政变,他便以“诛杀叛逆”的名义,自立为帝,徙都长安,改国号为赵,史称“前赵”,威震当时群雄。 无独有偶,另一位叱咤风云的人物石勒,原为羯族人,从小耕田、沤麻,后被晋朝官吏卖到山东为奴隶。其人勇武过人,足智多谋。遭逢乱世,他便投奔刘渊从军,多立战功,官封大将军。匈奴汉国生变后,石勒到河北一带作战,以襄国为根基,麾下军事实力很强,便想以武力灭掉刘曜。石勒率兵多次与刘曜交战,大大挫伤了刘曜的锐气。 后来刘曜改变策略,对石勒采取收买拉拢,派心腹郭汜为使者,前往石勒的都城襄国,诏封石勒为太宰,领大将军衔,晋爵赵王,夫人封王后,世子为王太子。统辖二十郡,出入警跸,乘金银车,驾云马,冕带十二旒,犹如昔日曹操的荣耀富贵。石勒答应下来,并派王修等人为特使前往长安拜谢。 刘曜手下有个谋士叫曹平乐,原来是石勒的舍人。因为被石勒留仕于刘曜,心怀怨恨,这时便对刘曜说:“石勒派王修等人来答话,外表虔诚之至,其实是来观察各郡的虚实,等王修返回后,便会伺机来进攻。”刘曜闻听十分震怒,便下令把王修斩首了。同时,还撤销了对石勒的封授。 石勒派特使王修赴长安答话,本无恶意,突然闻听王修被杀,封号被撤销,不禁怒火中烧。他首先下令诛杀了曹平乐的三族,然后召集大臣说:“我们侍奉他们刘家人已经仁至义尽了,他们刘家人当上了帝王,便想屠戮我们这些功臣,结果上天收拾了他们;如今我们派使者赴长安,禀明愿捐弃前嫌、重修旧好,并无什么恶意,但刘曜却‘长恶不悛’,不仅杀害了我们表示诚意的使者,而且作为君主,出尔反尔,又撤销了对我的封授!赵王、赵帝,名号大小,我自取之,岂能受他节制!” 于是石勒下令设立了太医、尚方、御府诸令,并专门修了高大雄伟的正阳门,设坛祭告天地,自称赵王,建立起后赵政权。

长恶不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áng,zhǎng), 长部,共4画
chángzhǎng

1. 两端的距离:长度。

2. 长度大,与“短”相对,指空间,亦指时间:长短。长空。长短句(词的别名)。长夜(a.漫长的黑夜;b.喻黑暗的日子)。长风破浪(喻志趣远大)。长歌代哭(以歌代哭)。

3. 优点,专精的技能:特长。专长。各有所长。

4. 对某事做得特别好:他长于写作。

1. 生长,成长:长疮。

2. 增加:长知识。

3. 排行第一的:长子。长兄。长孙。

4. 辈分高或年纪大:长辈。长者。家长。

5. 领导人;负责人:部长。校长。

读音(è,wù,ě,wū), 心部,共10画
èwùěwū

1. 不好:恶感。恶果。恶劣。恶名。丑恶。

2. 凶狠:恶霸。恶棍。险恶。凶恶。

3. 犯罪的事,极坏的行为:恶贯满盈。

1. 讨厌,憎恨,与“好(hào)”相对:可恶。厌恶。好(hào)恶。

1. 〔恶心〕要呕吐的感觉;亦指对人和事的厌恶态度。

2. (噁)

1. 古同“乌”,疑问词,哪,何。

2. 文言叹词,表示惊讶:恶,是何言也!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uān), 忄部,共10画

(动)〈书〉悔改:怙恶不~(坚持作恶;不肯悔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