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 wěi ba

狐狸尾巴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hú li wěi ba 怎么读

注音 ㄏㄨˊ ㄌ一ˊ ㄨㄟˇ ˙ㄅㄚ

繁体

感情 贬义成语

狐狸尾巴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传说狐狸能变成人形迷惑人,但不能使尾巴改变。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迷惑、欺骗人的罪证

  • 出处:

    北魏 杨衒之《洛阳伽蓝记 法云寺》:“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 语法:

    狐狸尾巴作宾语;指证据。

  • 示例:

    但是他的话未免说的太露骨,已经明明白白把他的狐狸尾巴显露出来了。冯玉祥《我的生活》第十一章

  • 英语:

    fox's tail-cloven hoof

狐狸尾巴的出处

折叠展开

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妻临去,将刀截岩发而走。邻人逐之,变成一狐,追之不得。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法云寺》

狐狸尾巴的典故

折叠展开

该成语源自《洛阳伽蓝记·法云寺》,其中写道:“孙岩娶妻三年,不脱衣而卧。岩私怪之,伺其睡,阴解其衣,有毛长三尺似野狐尾。岩惧而出之。” 故事是这样的:孙岩娶妻三年,他的妻子美丽贤淑,却有一个奇怪的习惯,就是晚上睡觉从来不脱衣服。孙岩对此感到困惑,每次他询问原因,妻子总是转移话题。孙岩决定揭开这个谜团。一日,孙岩假装外出,待妻子熟睡后,悄然返回。他轻手轻脚地走到床前,小心翼翼地解开了妻子的衣衫。眼前的情景让他惊骇万分,妻子的身后,竟然拖着一条长达三尺的狐狸尾巴! 这个故事便是“狐狸尾巴”这一成语的来源,原指传说中狐狸经过修炼可以变成人形,但狐狸尾巴却难以消除,常常因此暴露狐狸的真身,后用以比喻坏人的本来面目或阴谋、罪行的破绽或证据。

狐狸尾巴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ú), 犭部,共8画

(1)(名)哺乳动物的一属;形状略像狼;面部较长;耳朵三角形;尾巴长;毛通常赤黄色。性狡猾多疑;昼伏夜出;吃野鼠、鸟类、家禽等。毛皮可做衣物。较常见的草狐和赤狐。通称狐狸。

(2)(Hú)姓。

读音(lí), 犭部,共10画

(名)(~子)狸猫;即豹猫;哺乳动物;形状跟猫相似;性凶猛。毛皮可做衣服。也叫山猫。

读音(wěi,yǐ), 尸部,共7画
wěiyǐ

1. 鸟兽虫鱼等身体末端突出的部分:尾巴。尾鳍。鸟尾。

2. 末端:排尾。船尾。尾声。尾骨。尾灯。尾数。尾音。结尾。扫尾。虎头蛇尾。

3. 在后面跟:尾随。尾追。

4. 量词,指鱼:三尾鱼。

5.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1. 特指马尾(wěi )巴上的毛:马尾罗。马尾儿提豆腐―提溜不起来。

2. 特指蟋蟀等尾部的针状物:三尾儿(雌蟋蟀)。

读音(bā), 巳部,共4画

(1)(动)盼望:~望|眼~~。

(2)(动)紧贴:~着墙。

(3)(动)粘住:粥~锅了。

(4)(名)粘在别的东西上的东西:锅~。

(5)(动)〈方〉挨着:前不着村;后不~店。

(6)(动)〈方〉张开:眨~。

(7)(名)周朝国名;在今四川东部。

(8)(名)指四川东部。

(9)(名)姓。

(10)(量)气压的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一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百万达因作用力的压强。

(11)(量)压强单位;一巴等于每平方厘米的面积上受到一达因作用力的压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