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ēi xióng fēi

非熊非罴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fēi xióng fēi pí 怎么读

注音 ㄈㄟ ㄒㄩㄥˊ ㄈㄟ ㄆ一ˊ

繁体非熊非羆

感情 中性成语

非熊非罴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罴:熊的一种。不是熊也不是罴。旧指圣主得贤臣的征兆

  • 出处: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彲,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 语法:

    非熊非罴作谓语、定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明·伏雌教主《醋葫芦》第13回:“非熊非罴,得之可以王天下。”

  • 近义词:

    非罴非熊

非熊非罴的出处

折叠展开

西伯将出猎,卜之,曰:“所获非龙非彨,非虎非罴,所获霸王之辅。”

-----西汉·司马迁·《史记·齐太公世家》

非熊非罴的典故

折叠展开

周文王,作为中国古代历史上一位贤明的君主,他对贤才的渴望如同久旱盼甘霖。他深谙卜卦之道,对于卦象的预示深信不疑。 某日,周文王计划外出狩猎,于是请来了巫官为他卜卦。卦象的解读令人惊异,预示此次狩猎的收获并非龙、螭、虎、熊这些珍稀猎物,而是一位能辅佐他成就千秋伟业的贤良之士。周文王听闻此言,心中满是欢喜与期待。 在狩猎的过程中,周文王意外地遇见了太公望,即后世所称的姜子牙。太公望的智谋和才能让周文王深信,他便是卦象中所预示的那位能助他成就大业的良臣。于是,周文王毫不犹豫地拜太公望为国师,赋予他辅佐自己的重任。 在太公望的辅佐下,周文王及其后的周武王成功推翻了暴虐的商朝,建立了周朝。太公望的功绩卓著,被封为齐太公,成为了历史上著名的贤臣典范。 自此以后,“非熊非罴”这个成语便成为了贤明君主得到贤才辅佐的吉兆的象征。这个成语也被称作“飞熊入梦”或“非罴非熊”,流传至今,仍然被用来形容人才难得、贤明君主得到贤才辅佐的美好局面。

非熊非罴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ēi), 非部,共8画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xióng), 灬部,共14画

(1)(名)哺乳动物;种类很多。

(2)(名)姓。

(3)(动)〈方〉斥责:~人。

读音(fēi), 非部,共8画

(1)(名)错误;不对:明辨是~。

(2)(副)不合于:~法。

(3)(动)不以为然;反对;责备:~难。

(4)(副)不是:~卖品。

(5)(副)表示否定;跟“不”呼应;表示双重否定;意思是一定要这样:~下苦功不可。

(6)(副)必须;偏偏;不行:~他莫可。

读音(pí), 罒部,共14画

(名)即棕熊;哺乳动物;肩部隆起;毛一般棕褐色。掌和肉可以吃;胆可入药;皮可做褥子。也叫马熊或人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