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ǎng

鼓腹击壤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gǔ fù jī rǎng 怎么读

注音 ㄍㄨˇ ㄈㄨˋ ㄐ一 ㄖㄤˇ

繁体皷腹撃壤

感情 中性成语

鼓腹击壤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同“击壤鼓腹”。

  • 出处:

    《隋书·儒林传·何妥》:“上古之时,未有音乐,鼓腹击壤,乐在期间。”唐·卢照邻《益州至真观主黎君碑》:“凿井耕田者不知自然,鼓腹击壤者不知帝力。”

  • 语法:

    鼓腹击壤作谓语、定语;指太平盛世。

  • 示例:

    普天之下,率土之滨,蟠木距于流沙,瀚海穷于丹穴,莫不鼓腹击壤,凿井耕田,治致升平,驱之仁寿。《旧唐书·李密传》

  • 近义词:

    击壤而歌、击壤鼓腹

鼓腹击壤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夫赫胥氏之时,民居不知所为,行不知所之,含哺而熙,鼓腹而游。

-----战国·庄子及后学·《庄子·马蹄》

鼓腹击壤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那个远古而光辉的时代,贤明的君主唐尧,以谦卑之心自持,从不因治世之功而稍有懈怠。一日,他毅然褪去龙袍,换上粗布衣裳,悄然步入民间,渴望以最质朴的视角审视自己的治国成效。他的脚步轻盈而坚定,踏遍了田野阡陌,最终驻足于风景如画的康衢之地。 在这片充满和谐与宁静的土地上,唐尧偶遇了一位白发苍苍的老者,他面容慈祥,眼神中透露出对生活的无限热爱与满足。老者手持一捧黄土,轻轻拍打,那节奏仿佛是大自然最悠扬的乐章,伴随着他悠扬的歌声:“日出东方,勤勉耕耘;日落西山,悠然休憩。自家井中清泉潺潺,滋养心田;亲手耕作的田野,孕育着丰饶的食粮。试问那高高在上的帝王之力,于我这平凡日子,又有何须臾之影响?” 这歌声,质朴无华却饱含深情,它不仅是老者对简单生活的颂歌,更是对唐尧时代德政深入人心、百姓安居乐业的美好写照。在老者心中,生活的每一刻都充满了自足与喜悦,帝王的恩泽已化作无形的甘霖,润物细无声地滋养着这片土地与人民,让他们忘却了外界的纷扰,沉醉于这份难得的安宁与幸福之中。 从此,这位老者被后人尊称为“康衢老人”,而他的歌声,则被誉为“击壤之歌”,成为了流传千古的佳话,象征着理想社会的和谐与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每当提起这段往事,人们无不感慨万千,对唐尧的仁政以及那个时代的美好生活充满了无限的敬仰与向往。

鼓腹击壤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ǔ), 鼓部,共13画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读音(fù), 月部,共13画

(1)(名)肚子;躯干的一部分。人的腹在胸的下面。通称肚子(dù·zi)。

(2)(名)鼎、瓶子等器物中间凸出的部分。

读音(jī), 凵部,共5画

(1)(动)打;敲打:~鼓|~掌|旁敲侧~。

(2)(动)攻打:袭~|游~|声东~西。

(3)(动)碰;接触:冲~|撞~|目~(亲眼看见)。

读音(rǎng), 土部,共20画

(1)(名)土壤:沃~。

(2)(名)地:天~之别。

(3)(名)地区: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