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óng zhī

屠龙之伎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tú lóng zhī jì 怎么读

注音 ㄊㄨˊ ㄌㄨㄥˊ ㄓ ㄐ一ˋ

繁体屠龍之伎

感情 中性成语

屠龙之伎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虽有很高造诣却不切实用的技能。

  • 出处:

    唐·刘禹锡《何十赋》:“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 语法:

    屠龙之伎作宾语;指无实用价值的本领。

  • 英语:

    useless skill

  • 俄语:

    негодное мастерство

  • 近义词:

    屠龙之技

屠龙之伎的出处

折叠展开

屠龙之伎,非曰不伟。时无所用,莫若履豨。

-----唐·刘禹锡·《何十赋》

屠龙之伎的典故

折叠展开

从前,有一个名叫朱泙漫的志士,他胸怀壮志,渴望习得一门举世无双的技艺。听闻支离益乃是世间罕见、精通屠龙之术的高人,朱泙漫毫不犹豫地变卖家产,筹集了千两黄金,踏上了寻找支离益的旅程。经过漫长的跋涉与寻觅,朱泙漫终于找到了这位传说中的高人,并诚心诚意地拜他为师,开始了对屠龙之术的刻苦学习。朱泙漫日夜兼程,勤奋钻研,三年后,他学成归来,满心欢喜地向乡亲们展示他的屠龙绝技:如何精准地锁定蛟龙,如何运用锋利的刀剑进行斩杀,如何稳稳地掌握龙头,并踏住龙尾……然而,当乡亲们好奇地询问他关于龙的真实形态,以及龙所栖息的地方时,他却无法给出确切的答案。乡亲们不禁哑然失笑,纷纷劝诫朱泙漫:“学习技艺,应当追求其实用性。若所学之艺并无实际用处,即便技艺再高超,也只是空有其表,毫无价值。”自此,“屠龙之技”这个成语便流传开来,用以形容那些技艺虽高,却无实际用处的技能,也称作“屠龙之伎”。

屠龙之伎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ú), 尸部,共11画

1.宰杀(牲畜):~宰。

2.屠杀:~城(攻破城池后屠杀城中的居民)。

3.姓。

读音(lóng), 龙部,共5画

(1)(名)我国古代传说中的神异动物;能兴云降雨。

(2)(名)封建时代作为帝王的象征;也把龙字用在帝王使用的东西上。

(3)(名)生物学上指古代一些巨大的爬行动物;如恐龙、翼手龙等。

(4)(名)(Lónɡ)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jì,qí), 亻部,共6画
jìqí

1. 技巧,才能:伎痒(人擅长某种技艺,一遇机会,急欲表现,好像皮肤发痒不能自忍,亦作“技痒”)。伎俩(liāng )。

2. 古代称以歌舞为业的女子。

1. 〔伎伎〕奔走的样子,如“鹿斯之奔,惟足伎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