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ān zhī cāo

箕山之操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jī shān zhī cāo 怎么读

注音 ㄐ一 ㄕㄢ ㄓ ㄘㄠ

繁体箕山之撡

感情 中性成语

箕山之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旧时用以称誉不愿在乱世做官的人。同“箕山之节”。

  • 出处:

    《后汉书 赵岐传》:“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 语法:

    箕山之操作宾语;用于人的节操。

  • 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21回:“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

  • 近义词:

    箕山之节、箕山之志

箕山之操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大丈夫生世,遁无箕山之操,仕无伊吕之勋,天不我与,复何言哉!

-----南朝宋·范晔·《后汉书·赵岐传》

箕山之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ī), 竹部,共14画

1.  用竹篾、柳条或铁皮等制成的扬去糠麸或清除垃圾的器具(通常称“簸箕”):箕帚。

2.  簸箕形的指纹,不成圆形:斗(dǒu)箕。

3.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4.  姓。

读音(shān), 山部,共3画

(1)(名)地面形成的高耸的部分:高~。

(2)(名)形状像山的东西:冰~。

(3)(名)蚕蔟:蚕上~了。

(4)(名)指山墙:房~。

(5)(名)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āo), 扌部,共16画

(1)(动)抓在手里;拿:~刀|~心|~纵。

(2)(动)做(事);从事:~作|~劳|重~旧业。

(3)(动)用某种语言、方言说话:~英语|~吴语。

(4)(动)操练:体~|工间~。

(5)(名)品行;行为:~守|~行。

(6)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