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ī zāi

马舞之灾

  • 结构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mǎ wǔ zhī zāi 怎么读

注音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马舞之灾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火灾。

  • 出处:

    《晋书·艺术传》:“黄平问紞曰:‘我昨夜梦舍中马舞,数十人向马拍手,此何详也?’紞曰:‘马者,火也,舞为火起。向马拍手,救火人也。’平未归而火起。”

马舞之灾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马舞之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ǎ), 马部,共3画

(1)(名)哺乳动物;颈部有鬃;四肢强健;善跑;是重要的力畜之一;皮可制革。

(2)(形)大:~蜂|~勺。

(3)(Mǎ)姓。

读音(wǔ), 夕部,共14画
[ wǔ ]

1. 按一定的节奏转动身体表演各种姿势:舞蹈。舞技。舞姿。舞会。舞剑。舞女。舞曲。舞台。

2. 耍弄:舞弊。舞文弄墨。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zāi), 宀部,共7画

(1)(名)灾害。

(2)(名)个人遭遇的不幸:招~惹祸|没病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