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 gēng zhī ràng

杯羹之让

  • 结构
  • 感情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bēi gēng zhī ràng 怎么读

注音 ㄅㄟ ㄍㄥ ㄓ ㄖㄤˋ

繁体

感情

杯羹之让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指受人挟持,惹人讥诮。

  • 出处:

    《史记 项羽本纪》载,楚汉相争,汉军断绝楚军粮草,项羽把刘邦的父亲放在高高的肉案上,对刘邦说:“今不急下,吾烹太公。”刘邦说:“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桮羹。”

杯羹之让的出处

折叠展开

当此时,彭越数反梁地,绝楚粮食,项王患之。为高俎,置太公其上,告汉王曰:“今不急下,吾烹太公。”汉王曰:“吾与项羽俱北面受命怀王,曰‘约为兄弟’,吾翁即若翁,必欲烹而翁,则幸分我一杯羹。”

-----西汉·司马迁·《史记·项羽本纪》

杯羹之让的典故

折叠展开

楚汉相争时期,汉军切断了楚军的粮食供应,项羽对此感到非常忧虑。为了威胁刘邦,他设置了高高的祭祀用的俎(zǔ),将刘邦的父亲太公(刘太公)放在上面,并向刘邦宣告说:“如果现在不立即投降,我就烹煮你的父亲。”刘邦听后,冷静地回应说:“我和项羽都是接受楚怀王的命令起兵的,我们曾约定结为兄弟,因此我的父亲就是你的父亲。如果你要烹煮你的父亲,那么希望你能分我一杯羹(肉汤)。”项羽听后大怒,想要杀掉刘太公。但项伯劝阻说:“天下的事情还很难说,而且成就大事的人不会顾及家庭,即使杀了他(刘太公)也没什么好处,只会增加祸患而已。”项羽听从了项伯的建议,最终没有杀害刘太公。

杯羹之让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ēi), 木部,共8画

(1)(名)(~子)盛液体的器皿;多为圆柱状或下部略细:茶~。

(2)(名)杯状的锦标:银~。

读音(gēng), 羊部,共19画

(名)煮或蒸成的汁状、糊状、冻状的食品。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ràng), 讠部,共5画

(1)(动)把方便或好处给别人:见困难就上;见荣誉就~。

(2)(动)请别人接受招待:~茶|把人家~进屋里。

(3)(动)索取一定的代价;把财物的所有权转移给别人。

(4)(动)表示指使、容许或听任:谁~你来的?|~我仔细想|~高山低头;叫河水让路。

(5)(介)被;叫:行李~雨给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