居高临下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jū gāo lín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ㄐㄨ ㄍㄠ ㄌ一ㄣˊ ㄒ一ㄚˋ
繁体:居高臨下
感情 中性成语
居高临下的意思
解释:
居:处在;临:面对。处于高处;俯视下方。形容处于有利的地势、地位。也比喻高高在上。
出处:
北齐 魏收《魏书 财安王》:“缴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临下,隔水为营。”
语法:
居高临下连动式;作谓语、状语;形容占据的地势非常有利。
示例:
敌居高临下,我战地不利。(清 毕沅《续资治通鉴 宋纪高宗绍兴十一年》)
英语:
occupy a high position and descend down
日语:
高い所から下(した)を見おろす,有利(ゆうり)な地位(ちい)にあること
俄语:
занимáть комáндную высоту
其他:
<德>von einem hochgelegenen strategischen Punkt aus<法>dominer
近义词:
高高在上、高屋建瓴
反义词:
降贵纡尊、礼贤下士
居高临下的出处
徼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视下,隔水为营。
-----北齐·魏收·《魏书·南安王传》
居高临下的典故
《魏书·南安王传》中详细描述了北魏孝文帝南伐时的关键一战:“徼山立栅,分为数处,居高视下,隔水为营。”这段文字讲述了北魏太和十九年,孝文帝亲自统帅大军南下征讨南齐的历史场景。当梁汉别道都将拓跋英领兵至沮水时,遭遇南齐将领尹绍祖、梁季群等人的顽强抵抗。南齐军队两万余人,在徼山设下重重防线,分兵数处,利用高地优势和水域屏障,构筑了坚不可摧的阵地。 面对这一严峻形势,拓跋英迅速制定了战术策略。他指出,虽然敌军人数众多,但缺乏统一的指挥和协调。因此,他提议集中精锐兵力,专攻敌军的一处营地,使其无法相互救援。一旦突破一点,其他营地必将自乱阵脚。拓跋英依计而行,率精锐部队三面夹击敌军,果然如他所料,敌军因无法及时救援而陷入混乱。最终,一处阵地被攻破,其余阵地也相继崩溃。拓跋英乘胜追击,生擒了梁季群,斩获敌军首级三千余,俘虏士兵七百余人。 这场战役的胜利,不仅彰显了拓跋英的智勇双全,也让“居高视下”这一战术思想深入人心。后来,“居高视下”逐渐演化为“居高临下”这一成语,用以形容占据高处俯视下方的有利地势,或者形容人具有超凡的气度和威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