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í háng xià

十行俱下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shí háng jù xià 怎么读

注音 ㄕˊ ㄏㄤˊ ㄐㄨˋ ㄒ一ㄚˋ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十行俱下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眼睛一瞥就能看下十行文字。形容读书极快。

  • 出处:

    《梁书 简文帝纪》:“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 语法:

    十行俱下主谓式;作谓语、定语;形容读书极快。

  • 示例:

    明·冯梦龙《喻世明言》第31卷:“资性聪明,一目十行俱下。”

  • 英语:

    be quick at reading

  • 近义词:

    一目十行

十行俱下的出处

折叠展开

读书十行俱下,九流百氏,经目必记。

-----唐·姚察、姚思廉·《梁书·简文帝纪》

十行俱下的典故

折叠展开

南朝时期,梁简文帝萧纲,是梁武帝萧衍的第三个儿子。萧衍死后,萧纲被立为皇帝。萧纲死后被追尊为简文皇帝,史称太宗。 萧纲幼年聪明睿智,见识过人,六岁便会写文章,父亲萧衍觉得诧异:这么小的孩子怎么能写出文章来?他不相信这件事,于是就把儿子叫到面前测试。结果,儿子萧纲不仅写出了文章,而且辞藻华丽。萧衍感叹道:“我这个三儿子,真是我家的东阿王曹植啊。”萧纲长大后,气度恢弘,喜怒不形于色。须发黑漆、整齐,两眼炯炯有神,左右顾盼的时候光彩照人。他读书十分聪敏,凡是儒家、道家、阴阳家、法家、名家、墨家、纵横家、杂家、农家等九个学术流派的著作和诸子百家的书籍,他都过目不忘,牢记在心;各类文章辞赋,挥笔即成。

十行俱下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shí), 十部,共2画

(1)(数)数目;九加一后所得。

(2)(形)表示达到顶点:~足|~成。

读音(háng,xíng), 行部,共6画
hángxíng

1.行列:双~|杨柳成~。

2.排行:您~几?

3.行业:内~|同~|在~|懂~。

4.某些营业机构:商~|银~|车~。

5.用于成行的东西:一~字|几~树|两~眼泪。

1.行为举止:品~|操~|德~。

2.走、走路:直~|前~|寸步难~。

3.前往:南~|与子偕~。

4.流动、流通:发~|运~|风~一时。

5.做、从事、实施:~医|~善|实~。

6.可以:只要尽力去做就~了。

7.能干、能力强:你真~。

8.行书的简称:~草|~楷|真~。

9.不久、将要:~将就木。

10.一种乐府和古诗的体裁:〈短歌行〉|〈琵琶行〉。

11.量词,计算酌酒奉客的单位:宾主百拜,而酒三行。(汉.扬雄《法言.修身》)。

读音(xià), 一部,共3画

(1)(副)下面;位置在下的;低处:~面|~部。

(2)(副)等级或品级低的:~等|~级|~策|~人。

(3)(副)次序或时间在后的:~午|~集|~家|~旬。

(4)(副)向下面:~行车。

(5)(副)表示属于一定范围、情况、条件等:~列|部~|在同志们的帮助~。

(6)(副)表示正当某个时间或时节:节~|目~|时~。

(7)(副)用在数目字后面;表示方面或方位:两~里都同意。

(8)(动)由高处到低处:~船|~降|~山。

(9)(动)(雨、雪等)降落:~雨|~雾。

(10)(动)颁发;投递:~令|~文|~通知|~帖。

(11)(动)去;到(处所):~乡|~地|~基层。

(12)(动)退场:该队三号上;五号~。

(13)(动)放入:~网捕鱼|~箸|~钻|~手。

(14)(动)卸除;取下:~装|把敌人的枪~了!

(15)(动)做出(言论、判断等):~结论|~定义。

(16)(动)开始使用;使用:~药|~刀。(动物)生产:~蛋|~崽。攻陷;攻克:连~数城。到规定的时间结束日常工作或学习等:~班|~工|~课。退让:相持不~。低于;少于(多用于否定):~药|~刀。(动物)生产

(17)(量)(一~儿)。ɑ表示动作的次数: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敲了两~(儿)。b〈方〉用于器物的容量

(18)(名)(~儿)用在“几、两”后面;表示本领、技能:他真有两~(儿)。有时也作下子。

(19)(副)用在动词后。表示由高处到低处

(20)(副)用在动词后。表示有空间;能容纳:这个剧场能坐~几万人。

(21)(副)用在动词后。表示动作的完成或结果:写~八千字的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