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ài shí ér

待时而举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dài shí ér jǔ 怎么读

注音 ㄉㄞˋ ㄕˊ ㄦˊ ㄐㄨˇ

繁体待時而舉

感情 中性成语

待时而举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待:等待;举:行动。等待有利时机再采取行动

  • 出处: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69回:“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 语法:

    待时而举作谓语;指等待时机然后行动。

  • 英语:

    wait for the right time to take action

  • 近义词:

    待时而动

待时而举的出处

折叠展开

寡君知天运之盛衰,达时务之机变,所以养兵练将,待时而举。

-----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

待时而举的典故

折叠展开

董卓入京后,祸乱天下。伊阙都尉张承怀着正义之心,联合天下英勇之士,欲共同铲除董卓。张承的弟弟张昭从长安赶来,向张承提出警告:“如今你想要诛杀董卓,但我们的力量还不足以与之抗衡。此举如同以少敌多,难以成功。起一朝之谋,战阡陌之民,士不素抚,兵不练习,必将难以取胜。董卓虽然强大,但无信无义,必定不会长久。不如选择一个明主归附,等待时机,然后再采取行动,这样才能实现我们的志向。”张承深以为然,解下官印,避居扬州等待时机。

待时而举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待时而举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i,dāi), 彳部,共9画
dàidāi

1. 等,等候:待到。待旦。拭目以待。

2. 以某种态度或行为加之于人或事物:对待。招待。待遇。待人接物。

3. 将,要(古典戏曲小说和现代某些方言的用法):正待出门,有人来了。

1. 停留,逗留,迟延:你待一会儿再走。

读音(shí), 日部,共7画

1.时间(对空间而言):~空观念。

2.时代;时候:古~。唐~。战~。

3.时间单位。旧指时辰,现指小时,即一日(一个昼夜)的二十四分之一。

4.指规定的时间:按~上班。过~作废。

5.季节:四~如春。

6.现在的;当时的:~事。~兴。

7.时俗;时尚:入~。

8.副词。时常:~~。~有错误。

9.有时候:~阴~晴。

10.时机:不误农~。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jǔ), 丶部,共9画

(1)(动)往上托;往上伸:~重|~手|高~着红旗。

(2)(动)举动:义~|壮~|一~一动|一~两得。

(3)(动)兴起:义~|~兵|~火。

(4)(动)〈书〉生(孩子):~一男。

(5)(动)推选;选举:推~代表|公~他做学习组长。

(6)(名)举人的简称:中~|武~。

(7)(动)提出:~例。

(8)(副)〈书〉全:~座(所有在座的人)|~国欢腾|~世闻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