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ēi shèng

悲不自胜

  • 结构 补充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bēi bù zì shèng 怎么读

注音 ㄅㄟ ㄅㄨˋ ㄗˋ ㄕㄥˋ

繁体悲不自勝

感情 中性成语

悲不自胜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胜:经受得住。悲伤得使自己经受不住了。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出处:

    汉荀悦《汉纪 平帝纪》:“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 语法:

    悲不自胜补充式;作谓语、补语;形容伤感至极,情难自禁。

  • 示例:

    是年冬初,丽人无故,忽潸然泪下,悲不自胜,怪而问之,初则隐忍弗言,继则举声大恸。(明 李昌祺《剪灯余话 秋夕访琵琶亭记》)

  • 英语:

    unbearably sad

  • 日语:

    悲しみに堪(た)えない

  • 近义词:

    悲痛欲绝、哀哀欲绝、怒不可遏、痛不欲生

  • 反义词:

    喜不自胜、乐不可支、喜出望外、哀而不伤

悲不自胜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太后因号泣而言,左右莫不垂涕,舜悲不自胜。

-----汉·荀悦·《汉纪·平帝纪》

悲不自胜的典故

折叠展开

庾信(公元513~581年)是南北朝时期的著名作家,字子山,南阳新野(今河南省新野县)人。他生活在战争频繁、政局动荡的时期。六世纪三十年代,在北方形成东魏(公元534~550年)和西魏(公元535~556年)两个封建割据政权,同割据江、淮以南的梁(公元502~557年)政权三足鼎立。后来,东魏改称齐,西魏改称周,即北周。庾信十五岁起就在梁宫廷中做昭明太子的侍从官。后来梁都江陵被西魏攻陷,梁王朝名存实亡,于是庾信在魏、周两朝都做起官来。 当西魏的将领常山公于谨等率兵攻陷江陵后,庾信的母亲、妻子也被俘押到长安。江陵沦陷的悲惨情形,使他终生难忘。晚年,他在北周当官时,追忆往事,写成了著名的《哀江南赋》,凭吊故国,感叹故乡父老的不幸遭遇,抒发自己的悲愤之感。他在《哀江南赋》中写道:“我庾信头发花白,刚刚步入半老之年,就遭到了丧乱之苦,拖着瘦弱的身躯,孤单地四处颠沛流离,现在已到了晚年。江陵沦落前,友人王褒写了一篇《燕歌行》,描写北方苦寒的情形,我也与他和了一篇,从此天各一方,令人极度悲伤。”

悲不自胜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ēi), 非部,共12画

(1)(形)悲伤:~哀|~鸣|~叹|~喜。

(2)(形)怜悯:慈~。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