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寄鹅毛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qiān lǐ jì é máo 怎么读
注音: ㄑ一ㄢ ㄌ一ˇ ㄐ一ˋ ㄜˊ ㄇㄠˊ
繁体:千裏寄鵝毛
感情 中性成语
千里寄鹅毛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比喻礼物虽然微薄,却含有深厚的情谊。同“千里送鹅毛”。
出处:
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语法:
千里寄鹅毛作宾语、定语;用于送礼等。
英语:
A goose feather sent a thousand li as a gift means much more than its actual value.
近义词:
千里鹅毛、千里送鹅毛
千里寄鹅毛的出处
折叠展开
且同千里寄鹅毛,何用孜孜饮麋鹿。
-----宋·苏轼·《扬州以土物寄少游》
千里寄鹅毛的典故
折叠展开
唐朝贞观年间,西域回纥的使者缅伯高,带着一只珍稀的白天鹅,踏上了通往长安的漫长旅程。这只白天鹅,是他们进贡的珍宝中最为宝贵的,缅伯高对其呵护备至,每日亲自喂食,丝毫不敢怠慢。 一日,在沔阳河畔暂歇时,缅伯高想让天鹅饮水,却不料天鹅飞走,只留下一根鹅毛。经过深思熟虑,缅伯高决定以诚实面对这次失误。他将那根鹅毛仔细包裹,写下一首诗:“天鹅贡唐朝,山重路更遥。沔阳河失宝,回纥情难抛。上奉唐天子,请罪缅伯高,物轻人意重,千里送鹅毛!”希望唐太宗能够谅解他。 缅伯高带着珍宝和鹅毛,不辞辛劳,抵达长安。他向唐太宗坦诚相告,请求赦罪。唐太宗读过他的诗后,不但没有责备他,反而赞赏他的诚实和责任心,还给予他丰厚的赏赐。 这个故事衍生出了成语“千里寄鹅毛”、“千里赠鹅毛”、“千里送鹅毛”、“千里鹅毛”,后人以此比喻礼物虽轻而情意深厚。
千里寄鹅毛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千里寄鹅毛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