掎角之势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jǐ jiǎo zhī shì 怎么读
注音: ㄐ一ˇ ㄐ一ㄠˇ ㄓ ㄕˋ
繁体:掎角之勢
感情 中性成语
掎角之势的意思
折叠展开
解释:
掎:拉住;这里指拉住腿;角:鹿角。指抓住角。形容兵分两路相互配合;形成夹击或牵制的态势。
出处:
左丘明《左传 襄公十四年》:“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语法:
掎角之势偏正式;作宾语;比喻互相配合,两面夹击。
示例:
不若分兵屯小沛,守邳城,为掎角之势,以防曹操。(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第二十二回)
英语:
a situation similar to a pincers movement
近义词:
犄角之势
掎角之势的出处
折叠展开
譬如捕鹿,晋人角之,诸戎掎之,与晋掊之。
-----春秋·左丘明·《左传·襄公十四年》
掎角之势的典故
折叠展开
公元前559年,晋国在郑国向这个地方会集诸侯。在开会期间,晋国的执政大夫范宣子把姜戎的国君驹支抓起来, 审问他为什么对晋国不如以前那么好了。姜戎是附属于晋的一个少数民族的小国, 是晋惠公一力把这个国家扶持起来的。范宣子是说戎子忘恩负义。驹支回答他说, 姜戎是一直忠于晋国的。他举了秦和晋的一次大战即殽之战说明: 晋国和秦国两军对垒, 姜戎也帮助晋国出力抵抗。就如同捕鹿一样, 你晋国抓住了鹿的角, 我姜戎拉住了鹿的腿, 晋在前, 戎在后,相互配合, 前后夹攻, 把秦国打败了。现在诸侯各国对晋不恭, 怎么能怪罪于戎?比喻两方面有力地配合, 形成了前后夹攻敌人的情势。
掎角之势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掎角之势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