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o wén niè

咬文齧字

  • 结构
  • 感情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ǎo wén niè zì 怎么读

注音 一ㄠˇ ㄨㄣˊ ㄋ一ㄝˋ ㄗˋ

繁体

感情

咬文齧字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形容过分地斟酌字句。多指死扣字眼而不注意精神实质。同“咬文嚼字”。

咬文齧字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ǎo), 口部,共9画

(1)(动)上下牙齿用力对着;把东西夹住或切断:~住绳子|~了一口苹果。

(2)(动)钳子等夹住或齿轮、螺丝等互相卡住。

(3)(动)(狗)叫:鸡叫狗~。

(4)(动)受责难或审讯时牵扯无关的人:反~一口。

(5)(动)正确地念出(字母的音);过分地计较(字句的意义):~字|~字眼儿|~文嚼字。

(6)(动)追赶;紧跟不放:~住目标|双方比分~得很紧。

读音(wén), 文部,共4画

(1)(名)文字;记录语言的符号:中~。

(2)(名)文章;作品:美~。

(3)(名)文言:半~半白。

(4)(名)指社会发展到较高阶段表现出来的状态:~化|~明|~物。

(5)(名)旧时指礼节仪式:虚~|繁~缛节。

(6)(名)非军事的(跟‘武’相对):~职|~武双全。

(7)(名)古时称在身上、脸上刺画花纹或字:~身|~了双颊。

(8)(旧读wèn)掩饰:~过饰非。

(9)(名)关于读书人的:~人。

(10)(名)姓。

(11)(量)一文不值。

(12)(形)柔和;不猛烈:~雅|~火。

(13)(形)自然界的某些现象:天~|水~。

读音(niè), 齒部,共21画

1.同“啮”。

2.啃、咬。《漢書•卷五十四•蘇建傳》:“天雨雪,武臥齧雪與旃毛並咽之,數日不死。”唐•杜甫《哀江頭詩》:“輦前才人帶弓箭,白馬嚼齧黃金勒。”

3.侵蝕。《戰國策•魏策二》:“昔王季歷葬於楚山之尾,戀水齧其墓。”宋•陸游《秋日出遊戲作詩二首之二》:“薄雲韜日未成雨,野水齧沙爭赴溪。”

4.缺口。《淮南子•人間》:“夫牆之壞也於隙,劍之折必有齧。”

5.姓。如唐堯時代有賢人齧缺。

读音(zì), 宀部,共6画

(1)(名)文字:~调|~汇|~谜|~面|~模|~目|~幕|~盘|~形|~样|~义|~音|~母|~里行间|~斟句酌。

(2)(名)(~儿)字音:咬~儿。

(3)(名)字体:篆~|草~。

(4)(名)书法的作品:~画。

(5)(名)字眼;词:词典中没有这个~。

(6)(名)(~儿)字据:立~为凭。

(7)(名)根据人名中的字义另取的别名叫“字”:诸葛亮~孔明。

(8)(名)旧时称女子许配:待~闺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