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āo shì zhī cái

超世之才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褒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chāo shì zhī cái 怎么读

注音 ㄔㄠ ㄕˋ ㄓ ㄘㄞˊ

繁体超丗之才

感情 褒义成语

超世之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有超越世人的才能,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出处:

    宋·苏拭《晁错论》:“古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 语法:

    超世之才作宾语;指有真本事。

  • 英语:

    ability above common people

  • 反义词:

    女流之辈

超世之才的出处

折叠展开

古之立大事者,不唯有超世之才,亦必有坚忍不拔之志。

-----宋·苏轼·《苏轼文集·四·晁错论》

超世之才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超世之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chāo), 走部,共12画

(1)(动)超过:~额|~音速。

(2)(形)超出寻常的:~级|~高温。

(3)(形)在某个范围以外的;不受限制的:~自然|~现实。

读音(shì), 一部,共5画

(1)(名)人的一辈子:一生一~.

(2)(名)有血统关系的人相传而成的辈分:第十~孙。

(3)(名)一代又一代:三代祖传~医。

(4)(名)指有世交关系:~兄。

(5)(名)时代:近~|当~。

(6)(名)社会;人间:问~|~道。

(7)(名)姓。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cái), 一部,共3画

(1)(名)才能。

(2)(名)有才能的人:~子。

(3)(名)姓。

(4)(副)刚才;表示以前不久。

(5)(副)表示事情发生得晚或结束得晚。

(6)(副)表示在特定的条件下或者由于某种原因产生的结果(前面常常用“只有、必须”或含有这类意思)。

(7)(副)表示发生新情况;本来并不如此;含有“刚刚”的意思。

(8)(副)对比起来表示数量小;次数少、能力差等;有“只”、“仅仅”的意思。

(9)(副)表示强调或确定的语气(句尾常用‘呢’字):那里的风景~美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