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íng zhī yìng

鸣鹤之应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míng hè zhī yìng 怎么读

注音 ㄇ一ㄥˊ ㄏㄜˋ ㄓ 一ㄥ

繁体鳴鶴之應

感情 中性成语

鸣鹤之应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后以“鸣鹤之应”比喻诚笃之心相互应和。

  • 出处:

    《易·中孚》:“鹤鸣在阴,其子和之。”王弼注:“立诚笃至,虽在闇昧,物亦应焉。”孔颖达疏:“处于幽昧而行不失信,则声闻于外,为同类之所应焉。”

  • 语法:

    鸣鹤之应作宾语;用于书面语。

  • 示例:

    乃今穴居名彥,大夫垂访,诸君感鸣鹤之应,邕邕焉,锵锵焉。夫亦行古之道也。明·张居正《〈玉林清赏诗〉序》

鸣鹤之应的出处

折叠展开

鹤鸣在阴,其子和之。

-----·佚名·《易·中孚》

鸣鹤之应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íng), 口部,共8画

(1)(动)(鸟兽或昆虫)叫:鸡~|蝉~。

(2)(动)发出声音;使发出声音:雷~|耳~。

(3)(动)表达;发表(情感、意见、主张):~谢|~冤。

读音(hè), 鸟部,共15画

(名)鸟类的一属;头小颈长;嘴长而直;脚细长;羽毛白色或灰色;群居或双栖;常在河边或海岸捕食鱼和昆虫。常见的有白鹤、灰鹤等。

读音(zhī), 丶部,共3画
[ zhī ]

1. 助词,表示领有、连属关系:赤子之心。

2. 助词,表示修饰关系:缓兵之计。不速之客。莫逆之交。

3. 用在主谓结构之间,使成为句子成分:“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

4. 代词,代替人或事物:置之度外。等闲视之。

5. 代词,这,那:“之二虫,又何知”。

6. 虚用,无所指:久而久之。

7. 往,到:“吾欲之南海”。

读音(yīng,yìng), 广部,共7画
yīngyìng

1. 该,当,又引申料想理该如此:应当。应该。应分(fèn )。应有尽有。

2. 回答:答应。喊他不应。应承。

3. 随,即:“桓督诸将周旋赴讨,应皆平定”。

4. 姓。

1. 回答或随声相和:应答。呼应。应对(答对)。应和(hè)。反应(a.化学上指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产生性质和成分与原来不同的新物质;b.人和动物受到刺激而发生的活动和变化;c.回响,反响)。

2. 接受,允许,答应要求:应邀。应聘。应考。

3. 顺合,适合:顺应。适应。应机。应景。应时。应用文。

4. 对待:应付。应变。应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