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ín huā huǒ shù

银花火树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yín huā huǒ shù 怎么读

注音 一ㄣˊ ㄏㄨㄚ ㄏㄨㄛˇ ㄕㄨˋ

繁体銀蘤火樹

感情 中性成语

银花火树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灿烂的焰火或灯火。

  •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66回:“北京三五风光好,膏雨初晴春意早。银花火树不夜城,陆地拥出蓬莱岛。”

  • 语法:

    银花火树作主语、宾语、定语;形容节日晚上的灯火。

  • 示例:

    清·魏秀仁《花月痕》第四回:“到了黄昏时候,城中银花火树,一色通明。”

  • 近义词:

    火树银花

银花火树的出处

折叠展开

春漏逢欢恐不深,银花火树粲成林。酒中和乐无穷味,烛里光明一寸心。

-----南宋·魏了翁·《鹧鸪天·次韵刘左史自和去年元夕词》

银花火树的典故

折叠展开

睿宗皇帝是唐朝一位以享乐著称的君主,虽然他只在位短暂的几年,但每逢佳节,他都会倾尽物力人力进行盛大的庆祝。 特别在每年的正月元宵夜,他会命令扎起高达二十丈的灯树,并点燃五万多盏灯,这些灯树和灯光被称为“火树”。诗人苏味道被这一盛景所震撼,便以此为题创作了《正月十五夜》一诗。 诗中写道:“火树银花合,星桥铁锁开。暗尘随马去,明月逐人来。” 这四句诗生动地描绘了当时的景象:灯火辉煌如同火树银花,城门大开如同银河上的星桥,人们骑马驰骋,尘土飞扬,而明月则追逐着人们的脚步。“火树银花”这一成语便由此而来,形容张灯结彩或大放焰火的灿烂夜景。 这一成语现在常用于形容繁盛的都市或盛大的集会在夜间举行的灯光灿烂的场景。

银花火树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银花火树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yín), 钅部,共11画

(1)(名)一种白色金属。通称银子或白银。

(2)(名)跟货币有关的:~钱|~行|~根|~票。

(3)(名)像银子的颜色:~白|~耳|~狐。

读音(huā), 艹部,共7画

(1)(名)(~儿)种子植物的生殖器官;也泛指可供观赏的植物:鲜~|红~|玫瑰~|杜鹃~|种~。

(2)(名)(~儿)样子或形状像花朵的东西:雪~儿|浪~儿|菜~儿|火~儿。

(3)(名)供观赏的烟火:烟~|礼~。

(4)(名)(~儿)痘:天~|种~儿|出~儿。

(5)(名)作战时受的伤:挂~儿。

(6)(名)复杂;不真实的:~招|~言巧语。

(7)(名)颜色错杂:~衣服|~白头发。

(8)(名)模糊不清:眼~。

(9)(名)指棉花:轧~。

(10)用花或花纹装饰的:~车|~坛|~砖|~池|~厅。

(11)比喻女子:姊妹~。

(12)旧社会指妓女或跟妓女有关的:寻~问柳|~街柳巷|~边新闻。

(13)姓。

(14)(动)用;耗费:~费时间|~钱|~心思。

读音(huǒ), 火部,共4画

(1)(~儿)物体燃烧时所发的光和焰。

(2)指枪炮弹药:~器|~力|军~|走~。

(3)火气:上~|败~。

(4)形容红色:~红|~鸡。

(5)比喻紧急:~速|~急。

(6)(~儿)比喻暴躁或愤怒:~性|冒~|心头~起。

(7)同“伙”。

(8)(Huǒ)姓。

读音(shù), 木部,共9画

(1)(名)木本植物的通称。

(2)(动)种植;栽培。

(3)(动)树立;建立:建~。

(4)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