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īng shī

大惊失色

  • 结构 连动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à jīng shī sè 怎么读

注音 ㄉㄚˋ ㄐ一ㄥ ㄕ ㄙㄜˋ

繁体大驚失色

感情 中性成语

大惊失色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色:神色。大为吃惊;脸色失常。形容极度惊恐。

  • 出处:

    明 罗贯中《三国演义》:“忽见曹操带剑入宫,面有怒色,帝大惊失色。”

  • 语法:

    大惊失色连动式;作谓语、补语;表示下意识的表情。

  • 示例:

    金方伯听见不是王慕维,又自称举人,不觉大惊失色。(清 张春帆《宦海》第二回)

  • 英语:

    be pale with fear

  • 日语:

    びっくりして顔色(かおいろ)を変える

  • 近义词:

    胆战心惊、心惊肉跳、面如土色、惊魂未定、心惊胆战

  • 反义词:

    不动声色、若无其事、从容不迫、满不在乎、泰然自若

大惊失色的出处

折叠展开

群臣皆惊鄂失色,莫敢发言,但唯唯而已。

-----东汉·班固等·《汉书·霍光传》

大惊失色的典故

折叠展开

公元前七十四年,汉昭帝去世。他无子续位,辅政的大司马霍光以皇太后的诏书迎立汉武帝的孙子昌邑王刘贺继位。谁知刘贺即位后,贪色淫乱,十分昏庸。霍光忧心如焚,便私下征求好友、大司马田延年的意见。田延年一口认定要选贤重立,霍光有点顾虑,说:“不知古时候有没有这样重立的例子?”田延年答:“伊尹辅佐殷朝时候,曾废太甲以安国家,后世称其为忠臣。将军若能这样,那就是汉朝的伊尹啊!”于是,霍光召集群臣于未央宫开会,会上,霍光揭露了昌邑王的昏庸淫乱。群臣听了个个大惊失色,连话都说不出来了。这时,田延年霍地站起,手按宝剑,慷慨陈辞道:“先帝让霍将军辅佐幼孤,如今社稷危险,如果汉家失了天下,我们有何面目见先帝于九泉之下呢?今日应快快下决定,如有不响应的,我就杀了他。”就这样,霍光与群臣联名上书皇太后,下诏废了昌邑王,另立汉武帝的曾孙刘询,这就是汉宣帝。此后,西汉进入了中兴时期。

大惊失色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à,dài), 大部,共3画
dàdàitài

1.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2. 指大小的对比,比如: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3.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4. 用于“不”后,表示程度浅或次数少:不大高兴。

5. 年长,排行第一:老大。

6. 敬辞:大作。大名。大手笔。

7. 时间更远:大前年。

8. 〔大夫〕古代官职,位于“卿”之下,“士”之上。

9. 超过事物一半,不很详细,不很准确:大概。大凡。

1. 〔大夫〕医生(“夫”读轻声)。

2. 〔大王〕戏曲、旧小说中对强盗首领的称呼(“王”读轻声)。

1. 古通“太”。

2. 古通“泰”。

读音(jīng), 忄部,共11画

1.害怕;精神受到刺激,感到不安:~慌。吃~。

2.惊动:打草~蛇。

3.骡、马等受到突然刺激后狂奔起来:马~了。

读音(shī), 丿部,共5画

(1)(动)失掉;丢掉:丧~。

(2)(动)没有把握住:~手|~足。

(3)(动)找不着:迷~方向。

(4)(动)没有达到目的:~意。

(5)(动)改变(常态):~声。

(6)(动)违背;背弃:~信|~约。

(7)(动)错误;过失:~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