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ài suì tóu shang dòng

太岁头上动土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tài suì tóu shang dòng tǔ 怎么读

注音 ㄊㄞˋ ㄙㄨㄟˋ ㄊㄡˊ ㄕㄤˋ ㄉㄨㄥˋ ㄊㄨˇ

繁体太歲頭上動土

感情 中性成语

太岁头上动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触犯强暴有力的人。

  • 出处:

    元 无名氏《打董达》第二折:“我儿也,你寻死也,正是太岁头上动土哩!”

  • 语法:

    太岁头上动土偏正式;作宾语、分句;用于疑问句。

  • 示例:

    老舍《骆驼祥子》:“你敢在太岁头上动土,我是干什么的,你也不打听打听!”

  • 英语:

    provoke somebody far superior in power or strength

太岁头上动土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太岁头上动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ài), 大部,共4画

(1)(形)高;大:~湖|~庙。

(2)(形)极;最:~阳。

(3)(形)身份最高或辈份更高的:~师。

(4)(副)表示程度过分:汤~热;烫嘴。

(5)(副)表示程度极高用于赞叹:这方案~好了。

(6)(副)很;用于否定:不~好。

(7)(Tài)姓。

读音(suì), 山部,共6画

(1)岁星。

(2)(名)年:~末|年~。

(3)(名)〈书〉年成:丰~|歉~。

(4)(量)表示年龄的单位:八~|九~。

读音(tóu,tou), 大部,共5画
tóutou

1.人身最上部或动物最前部长着口、鼻、眼等器官的部分。

2.指头发或所留头发的样式:剃~。梳~。平~。分~。你的脸形留这种~不合适。

3.物体的顶端或末梢:山~。笔~儿。中间粗,两~儿细。

4.事情的起点或终点:话~儿。提个~儿。这种日子到什么时候才是个~儿啊!

5.物品的残余部分:布~儿。蜡~儿。铅笔~儿。

6.头目:李~儿。他是这一帮人的~儿。

7.方面:他们是一~儿的。心挂两~。

8.第一:~等。~号。

9.领头的;次序居先的:~车。~马。~羊。

10.姓。

1.(~儿)名词后缀。 a)接于名词性词根:木~。石~。骨~。舌~。罐~。苗~。b)接于动词词根:念~。扣~。饶~。嚼~儿。看~儿。听~儿。c)接于形容词词根:准~。甜~儿。

2.方位词后缀:上~。下~。前~。后~。里~。外~。

读音(shàng,shǎng), 一部,共3画
shàngshǎng

1. 位置在高处的,与“下”相对:楼上。上边。

2. 次序或时间在前的:上古。上卷。

3. 等级和质量高的:上等。上策。上乘(佛教用语,一般借指文学艺术的高妙境界或上品)。

4. 由低处到高处:上山。上车。上升。

5. 去,到:上街。

6. 向前进:冲上去。

7. 增加:上水。

8. 安装,连缀:上刺刀。上鞋(亦作“绱鞋”)。

9. 涂:上药。

10. 按规定时间进行或参加某种活动:上课。上班。

11. 拧紧发条:上弦。

12. 登载,记:上账。

13. 用在名词后边,表示时间、处所、范围:晚上。桌上。组织上。

14. 用在动词后边,表示开始、继续、趋向、完成:爬上来。锁上。选上代表。

15. 达到一定的程度或数量:上年纪。

16. 中国古代乐谱的记音符号,相当于简谱中的“1”。

1. 〔上声〕汉语声调之一,普通话上声(第三声)。

读音(dòng), 力部,共6画

(1)(动)改变原来位置或状态:搬~。

(2)(名)动作:一举一~。

(3)(动)使用:~脑筋。

(4)(动)感情起反应:~人。

(5)(动)开始做:~工。

(6)(副)动不动;常常:观众~以万计。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