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ǎng niè

养虎自啮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yǎng hǔ zì niè 怎么读

注音 一ㄤˇ ㄏㄨˇ ㄗˋ ㄋ一ㄝˋ

繁体養虎自噛

感情 贬义成语

养虎自啮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啮:咬。养老虎,咬伤自己。比喻纵容敌人而自受其害。

  • 出处:

    《洛阳伽蓝记 建中寺》:“养虎自啮,长虺成蛇。”

  • 语法:

    养虎自啮作谓语、定语、宾语;用于处事。

  • 近义词:

    养虎自残、养虎自毙

养虎自啮的出处

折叠展开

(灵)太后拜乂(即元叉)为侍中、领军左右,令总禁兵,委以腹心,反得幽隔永巷六年,太后哭曰:“养虎自齧,长虺成蛇!”

-----北魏·杨衒之·《洛阳伽蓝记·一·建中寺》

养虎自啮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秦朝末年,天下大乱,各路英雄豪杰纷纷揭竿而起,其中汉王刘邦和楚霸王项羽是两大最强大的势力。两军在中原大地上展开了激烈的争夺,然而长时间的战争使得双方兵力疲惫,粮草匮乏,战局陷入了僵持。 为了结束这场无休无止的争斗,刘邦派出使者,带着和平的意愿,前往项羽的营地,提出了停战的建议。项羽考虑到双方实力相当,再打下去也只是徒增伤亡,于是同意了刘邦的提议。于是,中原被一分为二,官渡水以西归汉,以东归楚。 停战之后,刘邦的军队得到了短暂的休整。然而,刘邦的谋士张良和陈平却看出了楚军的虚弱。他们告诉刘邦:“楚兵罢食尽,此天亡楚之时也,不如因其饥而遂取之。今释弗击,此所谓‘养虎自遗患’也。”刘邦听后,觉得他们的话很有道理。楚军已经疲惫不堪,粮草断绝,这正是天赐给汉军的良机。如果此时放弃攻击,等到楚军恢复元气,再想消灭他们就难了。 于是,刘邦听从了张良和陈平的建议,命令大将韩信和彭越联手,率领大军向楚国发起了猛烈的攻击。楚军由于长期战争,已经疲惫不堪,再加上粮草断绝,根本无力抵抗汉军的进攻。最终,项羽在乌江自刎,楚国灭亡。 这场战争结束后,“养虎遗患”这个成语就流传了下来。它用来比喻纵容坏人坏事,给自己留下后患。也作“养虎自啮”、“养虎自残”、“养虎贻患”等。这个成语故事告诉我们,在面对敌人或坏人时,我们不能心存侥幸,必须果断采取行动,否则就会给自己带来无尽的麻烦和损失。

养虎自啮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hǔ), 虎部,共8画

1. 哺乳动物,毛黄褐色,有黑色条纹,性凶猛,力大。骨和血及内脏均可入药(通称“老虎”):虎口(a.喻危险境地;b.手上拇指和食指相交的地方)。虎穴(喻危险境地)。虎符(古代调兵的凭证,用铜铸成虎形,分两半)。虎狼(喻凶残的人)。虎头蛇尾。虎踞龙盘。龙腾虎跃。

2. 勇猛、威武:虎将。虎势。虎劲。虎威。虎虎。虎气。

3. 古同“唬”,威吓。

4. 古同“琥”,琥珀。

读音(zì), 自部,共6画

(1)(代)自己:~爱|~备|~便|~费|~供|~家|~荐|~救|~勉|~弃|~谦|~强|~杀|~述|~诉|~习|~信|~省|~许|~选|~学|~专|~足|~不量力|~掘坟墓|~鸣清高|~投罗网|~我批评|~言~语|~作聪明。

(2)(副)自然;当然:~不待言|~当努力|~有公道。

(3)(介)从;由:~古|~外|~小|~远而近。

读音(niè), 口部,共11画

(动)〈书〉(鼠、兔等动物)用牙啃或咬:虫咬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