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àn

面色如土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miàn sè rú tǔ 怎么读

注音 ㄇ一ㄢˋ ㄙㄜˋ ㄖㄨˊ ㄊㄨˇ

繁体靣色如土

感情 贬义成语

面色如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见“面如土色”。

  • 出处:

    明·施耐庵《水浒传》第一回:“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西湖二集·吴越王再世索江山》:“董昌面色如土。众兵都面面厮觑,不敢则声。”

  • 语法:

    面色如土作定语、宾语、状语;指惊恐。

  • 示例:

    学徒淘米河边,照见面色如土。刘复《学徒苦》诗

  • 英语:

    be blue about the gills

  • 近义词:

    面如灰土

面色如土的出处

折叠展开

惊得洪太尉目睁口呆,罔知所措,面色如土,奔到廊下,只见真人向前叫苦不迭。

-----明·施耐庵·《水浒传》

面色如土的典故

折叠展开

南宋时期,秀才俞良科举落榜后,身无分文,暂住孙婆客栈。孙婆见他落魄,给了两贯钱打发他走。绝望之下,俞良决定在西湖自尽,便在丰乐楼饱餐一顿后写下《鹊桥仙》并署名。恰逢太上皇梦见西湖上怨气冲天,解梦先生说是贤人流落此地。太上皇寻至西湖,见《鹊桥仙》后认定俞良为贤人,派官差寻找。官差急寻,连唤“俞良”,孙婆误以为是俞良告发她,惊得面如土色。此后,“面如土色”成语流传,用以形容极度惊恐的神色。该成语也作“面色如土”、“面如灰土”等。

面色如土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面色如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miàn), 面部,共9画

(1)(名)头的前部;脸:~孔。

(2)(动)向着:背山~水。

(3)(名)物体的表面;有时特指某些物体的上部的一层:水~|地~|桌~|~儿。

(4)(动)当面:~谈|~洽。

(5)(名)东西露在外面的那一层或纺织的正面:鞋~|~儿。

(6)(名)几何学上称线移动所成的形迹;有长有宽;没有厚:平~|~积。

(7)(名)部位或方面:正~|片~。

(8)(助)方位词后缀:上~|前~|外~|西~。

(9)(量)用于扁平的物件:一~镜子。

(10)(量)用于会见的次数:一~镜子。

(11)(名)粮食磨成的粉;特指小麦磨成的粉:白~|豆~。

(12)(名)(~儿)粉末:药~儿。

(13)(名)面条:挂~|切~。

(14)(形)〈方〉指某些食物纤维少而柔软:~瓜。

读音(rú), 女部,共6画
[ rú ]

1. 依照顺从:如愿。如意。如法炮制。

2. 像,相似,同什么一样:如此。如是。如同。如故。如初。游人如织。

3. 比得上,及:百闻不如一见。自叹弗如。

4. 到,往:如厕。

5. 假若,假设:如果。如若。假如。

6. 奈,怎么:如何。不能正其身,如正人何?

7. 与,和:“公如大夫入”。

8. 或者:“方六七十,如五六十”。

9. 用在形容词后,表示动作或事物的状态:突如其来。

10. 表示举例:例如。

11. 应当:“若知不能,则如无出”。

12. 〔如月〕农历二月的别称。

13. 姓。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