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ù zhì

孤注一掷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gū zhù yī zhì 怎么读

注音 ㄍㄨ ㄓㄨˋ 一 ㄓˋ

繁体孤注一擲

感情 贬义成语

孤注一掷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注:赌注;赌博时所押上的钱;孤注:赌钱的人在输急时把所有的钱并在一起作为赌注;掷:这里指赌钱时掷骰子。赌徒在输急了的时候把所有的钱并作一次押上去;以决最后输赢。比喻在危急时用尽所有力量做最后一次冒险。

  • 出处:

    宋 辛弃疾《九议》:“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喻出焉。”

  • 语法:

    孤注一掷主谓式;作谓语、宾语、定语;含贬义。

  • 示例:

    无如他被全台的公愤逼迫得没有回旋余地,只好挺身而出,作孤注一掷了。(清 曾朴《孽海花》第三十二回)

  • 英语:

    make a last desperate effort

  • 日语:

    賭博(とばく)でありったけの金を賭(か)けること。<喻>一(いち)か八(はち)かの勝負(しょうぶ)を賭ける

  • 俄语:

    стáвить всё на кáрту

  • 其他:

    <德>alles aufs Spiel setzen<法>risquer le tout pour le tout

  • 近义词:

    破釜沉舟、铤而走险、垂死挣扎、背注一掷、决一死战、背城借一、义无反顾

  • 反义词:

    举棋不定、瞻前顾后

孤注一掷的出处

折叠展开

于是乎“为国生事”之说起焉,“孤注一掷”之谕出焉,曰“吾爱君,吾不为利”,曰“守成、创业不同,帝王、匹夫异事”。

-----宋·辛弃疾·《九议》

孤注一掷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此典出自《宋史·寇准传》:“陛下闻博乎?博者输钱欲尽,乃罄所有出之,谓之孤注。陛下,寇准之孤注也,斯亦危矣。” 又见《元史·伯颜传》:“再遣人招之,其将士皆曰:‘……备吾甲兵,决之今日,我宋天下,犹赌博孤注,输赢在此一掷耳。’” 宋真宗的时候,寇准担任宰相。一次,好战的契丹人侵犯中原,一路势如破竹,已经兵临澶渊,朝廷百官听到这个坏消息,连忙召开紧急军事会议,寇准建议,主张由皇帝亲自督师,以振士气,这样,便可以把声势浩荡的契丹兵抵挡住。真宗接纳他的建议,在澶渊地方打了一次大胜仗,契丹失败后,只好上表投降。从那以后,真宗更加重用寇准了。不料那时有个谗臣王钦若嫉妒,就向真宗进谗言。一天,王钦若说:“陛下,我们赌博,如果输了钱,便冒一个大险,把所剩下的钱一口气拿去赌一次,这叫做孤注。你可记得,那一回澶渊之役,寇准请你亲自督师,这也同赌博的孤注一样呢!”真宗听了这个用赌博来比喻的谗言,勃然大怒,马上贬了寇准的官职,由丞相降为陕州知府。

孤注一掷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孤注一掷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gū), 子部,共8画

(1)(形)幼年丧父或父母双亡的:~儿。

(2)(形)单独;孤单:~雁|~岛。

(3)(代)封建王侯的自称。

读音(zhù), 氵部,共8画

(1)(动)灌注;灌入

(2)(动)(精神力量)集中:~视|~意|引人~目。

(3)(名)赌注:下~|孤~一掷。

(4)(动)用文字来解释词句:~明|~音|批~。

(5)(名)解释字、词、句的文字。~文|附~。

(6)(动)记载;登记:~册|~销。

读音(yī), 一部,共1画

(1)(数)数目;最小的正整数。

(2)(形)同一:~视同仁|咱们是~家人|咱们~路走|这不是~码事。

(3)(形)另一:番茄~名西红柿。

(4)(形)全;满:~冬|~生|~路平安|~屋子人|~身的汗。

(5)(形)专一:~心~意。

(6)(副)表示动作是一次或表示动作是短暂的;或表示动作是试试的。

a)用在重叠的动词(多为单音)中间:歇~歇|笑~笑。

b)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歇~歇|笑~笑。

c)用在动词之后;动量词之前。

(7)(副)用在动词或动量词前面;表示先做某个动作(下文说明结果):~跳跳了过去|~脚把它踢开。

(8)(副)一旦;一经:~失足成千古恨。

(9)(助)〈书〉用在某些词前加强语气:~何速也|为害之甚;~至于此!

(10)(名)初次,第一次。

读音(zhì), 扌部,共11画

(动)扔;投:~还|~弹筒|~色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