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āo péi zuò

叨陪末座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tāo péi mò zuò 怎么读

注音 ㄊㄠ ㄆㄟˊ ㄇㄛˋ ㄗㄨㄛˋ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叨陪末座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叨:谦词,受到(好处);陪:奉陪;末座:席中最后的座位。这是受人宴请的客气话。

  • 出处:

    《仪礼·士冠礼》:“兴,筵末坐啐醴。”

  • 语法:

    叨陪末座作谓语;用于交往谦辞。

  • 示例:

    学艺社曾经大大地欢宴过他们,请了章士钊做陪客,我自己也曾叨陪末座。(郭沫若《革命春秋 创造十年续编》)

  • 英语:

    be honoured with a seat

  • 近义词:

    忝陪末座

叨陪末座的出处

折叠展开

兴;筵末坐,碎酒;降筵,拜,宾答拜。

-----春秋战国·佚名·《仪礼·士冠礼》

叨陪末座的典故

折叠展开

“叨陪末座”这个成语源自中国古代的礼仪文化,具体出现在《仪礼》这部儒家经典中。《仪礼》的内容涵盖了周代的冠、婚、丧、祭、乡、射、朝、聘等各种礼仪,以记载士大夫的礼仪为主。 在《仪礼·士冠礼》中有一段描述加冠礼的仪式过程。古代贵族男子到了二十岁需要行加冠礼,表示其已经成年,需明确君臣、父子等关系的社会责任,其中写道:“兴;筵末坐,碎酒;降筵,拜,宾答拜。”意思是:冠礼过程中,冠者起立后在席的西端坐下,品尝酒水。接着他走下筵席,向正宾行拜礼,正宾则答拜回礼。 后来,这段话延伸出成语“叨陪末座”,用以指沾光陪侍于下座,常用作表示应邀出席的客套话。

叨陪末座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叨陪末座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āo,dáo,tāo), 口部,共5画
dāodáotāo

表示承受的谦词:叨光、叨教、叨荣。

表示超过本分的谦词:叨扰、叨陪末座。

〔叨咕〕小声絮叨:你们整天在一起~什么!

受到(好处):叨光。

读音(péi), 阝部,共10画

(1)(动)陪伴:~客人|失~。

(2)(动)从旁协助:~审。

读音(mò), 一部,共5画

(1)(名)东西的梢;尽头:年~。

(2)(形)不是根本的重要的事物:~节。

(3)(名)最后;终了;末尾:剧~|篇~。

(4)(名)(~子、~儿 )细碎的或成面儿的东西:茶~。

(5)(名)戏曲角色;扮演中年男子;京剧归入老生一类。

读音(zuò), 广部,共10画

(1)(名)(~儿)坐位:~次|~位|满~|十个~儿。

(2)(名)(~儿)放在器物底下垫着的东西:茶碗~儿|石碑~儿。

(3)(名)星座:织女~|天琴~。

(4)(量)多用于较大或固定的物体:一~山|一~楼。

叨陪末座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