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ué kǒu

绝口不提

  • 结构 偏正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jué kǒu bù tí 怎么读

注音 ㄐㄩㄝˊ ㄎㄡˇ ㄅㄨˋ ㄊ一ˊ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绝口不提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绝口:始终不开口;提:举出。指闭口不说话

  • 出处:

    清·李宝嘉《官场现形记》第48回:“见了抚台,绝口不提一字,免得抚台心上生疑。”

  • 语法:

    绝口不提作谓语、宾语;指闭口不说话。

  • 示例:

    钱钟书《围城》:“苏小姐初到家,开口闭口都是方鸿渐,第五天后忽然绝口不提。”

  • 英语:

    avoid all mention of

  • 近义词:

    绝口不道

  • 反义词:

    喋喋不休

绝口不提的出处

折叠展开

吉绝口不道前恩。

-----东汉·班固等·《汉书·丙吉传》

绝口不提的典故

折叠展开

《汉书·丙吉传》中记载:“吉为人深厚,不伐善,自曾孙遭遇,绝口不道前恩,故朝廷莫能明其功也。”汉武帝时期,人们非常迷信,认为通过巫术诅咒以及将木偶人埋在地下的方式可以害人,这种行为被称为“巫蛊”。汉武帝晚年多病,他怀疑有人通过巫蛊之术加害于他,这种猜忌在朝堂之上引起了很大的恐慌和混乱。公元前91年,江充诬陷太子宫中藏有木偶人,太子刘据恐惧万分,杀死了江充。武帝派兵追捕太子,太子兵败后自尽。巫蛊之祸使得太子宫中的许多人遭受牵连,就连汉武帝几个月大的曾孙刘询也未能幸免。监狱的主管丙吉看到刘询年幼无辜,心生怜悯,便安排了一位妇女照顾他。刘询长大后成为了汉宣帝,而丙吉为人深厚,不居功自傲,对于曾经救过汉宣帝的事情,他守口如瓶,因此朝廷中的许多人并不知道这段往事。

绝口不提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jué), 纟部,共9画

(1)(动)断绝:~交|~缘|隔~|拒~|络绎不~。

(2)(动)完全没有了;穷尽;净尽:斩尽杀~|法子都想~了。

(3)(形)走不通的;没有出路的:~地|~壁|~处逢生。

(4)(形)独一无二的;没有人能赶上的:~技|他的书画可称双~。

(5)(副)极;最:~大多数|~大部分。

(6)(副)绝对(用在否定词前面):~无此意。

(7)(名)绝句:五~|七~。

读音(kǒu), 口部,共3画

(1)(名)人或动物进饮食的器官;有的也是发声器官的一部分。俗称嘴。

(2)(名)(~儿)容器通外面的地方:瓶子~儿|碗~儿。

(3)(名)(~儿)出入通过的地方:出~|入~|门~儿|胡同~儿。

(4)(名)长城的关口;多用做地名;也泛指这些关口:~外|喜峰~|西~羊皮。

(5)(名)(~儿)破裂的地方;大的豁口:伤~|衣服撕了个~儿。

(6)(名)刀、剑、剪刀的刃:刀卷~了。

(7)(名)驴马等的年龄:六岁~|这匹马~还年轻。

(8)(量)表示人或动物的量:一家五~人|三~猪|一~钢刀。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tí,dī), 扌部,共12画
tídī

1. 垂手拿着有环、柄或绳套的东西:提壶。提灯。提篮。提包。提盒。提纲挈领。

2. 引领(向上或向前等):提心吊胆。提升。提挈。提携。

3. 说起,举出:提起。提出。提醒。提倡。提议。提名。提案。提要。

4. 将犯人从关押之处带出来:提审。提犯人。

5. 率领,调遣:提兵。

6. 取出:提取。提货。

7. 汉字笔形之一,即挑。

8. 舀取油、酒等液体的一种用具:油提。酒提。

9. 古代鼓名:“师帅执提”。

10. 姓。

1. 〔提防〕小心防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