āi āi

哀哀父母

  • 结构 紧缩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āi āi fù mǔ 怎么读

注音 ㄞ ㄞ ㄈㄨˋ ㄇㄨ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哀哀父母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可哀呀可哀,我的父母啊!原指古时在暴政下人民终年在外服劳役,对父母病痛、老死不能照料而悲哀。

  • 出处:

    《诗经 小雅 蓼莪》:“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 语法:

    哀哀父母作宾语、分句;指父母可怜。

  • 示例:

    咱人有子方知不孝娘,岂不问哀哀父母情肠!(元 无名氏《小张屠》第一折)

  • 近义词:

    可怜天下父母心

哀哀父母的出处

折叠展开

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

-----周·佚名·《诗经·小雅·蓼莪》

哀哀父母的典故

折叠展开

“哀哀父母”这一深情厚意的成语,源于中国古代的诗歌宝库《诗经》中的《小雅·蓼莪》。诗中写道:“蓼蓼者莪,匪莪伊蒿。哀哀父母,生我劬劳。”这寥寥数语,描绘出了一幅生动的画面:那看似莪蒿的植物,实则是青蒿,而在这青蒿的映衬下,诗人深深感叹父母的辛劳与付出。 此诗以莪蒿和青蒿为引子,展开了一幅关于父母养育之恩的画卷。诗人用细腻的笔触,描述了父母在养育孩子过程中的艰辛与不易,以及他们无微不至的关怀。随后的章节中,诗人更是通过“南山”与“飘风”的形象,将自己与父母、自己与他人的境遇进行对比,表达了对无法为父母尽孝的深深遗憾与痛心。 “哀哀父母”这一成语,便是由这首诗中的句子演变而来,成为了中华民族孝道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常用于表达对父母养育之恩的深深感念与敬重,提醒人们要时刻铭记父母的辛劳与付出,尽己所能去回报他们的养育之恩。

哀哀父母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哀哀父母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āi), 亠部,共9画

(1)(形)悲伤;悲痛

(2)(动)悼念:~悼|默~。

(3)(动)怜悯:~怜。

读音(āi), 亠部,共9画

(1)(形)悲伤;悲痛

(2)(动)悼念:~悼|默~。

(3)(动)怜悯:~怜。

读音(fù,fǔ), 父部,共4画
fùfǔ

1. 爸爸,母亲的丈夫:父母。父辈。父子。父兄。

2. 对男性长辈的称呼:父老(一国或一乡的长者,亦指古代乡里中管理公共事物的人)。伯父。舅父。

1. 老年人:田父。渔父。

2. 同“甫”。

读音(mǔ), 母部,共5画

(1)(名)母亲:~女|老~。

(2)(名)家族或亲戚中的长辈女子:祖~|伯~|姑~|姨~。

(3)(形)(禽兽)雌性的(跟“公”相对的):~鸡|~牛。

(4)(形)(~儿)指一凸一凹配套的两件东西里的凹的一件。

(5)(名)有产生出其他事物的能力或作用的:工作~机|失败乃成功之~。

(6)(Mǔ)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