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āng zuì

罚不当罪

  • 结构 主谓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fá bù dāng zuì 怎么读

注音 ㄈㄚˊ ㄅㄨˋ ㄉㄤ ㄗㄨㄟˋ

繁体罰不當辠

感情 中性成语

罚不当罪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罚:处罚;当:相当;相称。所作的处罚与所犯的罪行不相称。

  • 出处:

    先秦 荀况《荀子 正论》:“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 语法:

    罚不当罪一般作主语、宾语、定语。。

  • 示例:

    谁个惩办要严,谁个处罚从轻,农民都有极明白的计算,罚不当罪的极少。(毛泽东《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

  • 英语:

    the punishment exceeds the crime

  • 近义词:

    罪大恶极、罪不容诛

  • 反义词:

    赏罚分明、罚当其罪、罪有应得

罚不当罪的出处

折叠展开

夫德不称位,能不称官,赏不当功,罚不当罪,不祥莫大焉。

-----战国·荀子等·《荀子·正论》

罚不当罪的典故

折叠展开

《正论》,是战国末期的思想家荀况批驳当时社会上流行的种种论调,为巩固地主阶级专政制造舆论的政治论文。在文章中,荀况批判了孟轲的“仁政”思想,反驳了“教化万能”和“治古无肉刑”的谬论,认为“治则刑重,乱则刑轻”。荀况指出:世俗(指社会上一般习俗)者说,古代太平的时代,废除了肉刑,只用象征性的刑罚。难道太平的时代就应该是这样的吗?不,如果人们本来就没有犯罪,不但不用肉刑,并且象征性的刑罚也可以不用。如果人们犯了罪,却用很轻的刑来处罚,就会使杀人的不偿命,伤人的不受刑。用刑罚处治犯人的目的,就在于禁止暴行,反对作恶,同时警戒以后发生类似的罪行。杀人的人不被处死,伤人的人不被判刑,这叫纵容暴行。如果宽容犯罪的人,就无法反对罪恶了。因此象征性的用刑,并不产生于古代安定的时代,而是产生于当今混乱的时代。如果赏罚的事情有一件处理得不恰当,就会引起混乱。

罚不当罪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成语接龙(顺接)

罚不当罪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á), 罒部,共9画

(动)处分、惩处:~款。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dāng,dàng), ⺌部,共6画
dāngdàng

1. 充任,担任:充当。担(dān )当。当之无愧。

2. 掌管,主持:当家。当权。当政。

3. 正在那时候或那地方:当时。当代。当初。当今。当即(立即)。当年。当街。当院。

4. 面对着:当面。当机立断。首当其冲。

5. 相称,相配:旗鼓相当。当量(liáng)。

6. 应该:应当。理当。老当益壮。

7. 抵敌:万夫不当之勇。

8. 判罪,意为处以相当的刑罚:该当何罪。

9. 顶端,头:瓦当。

10. 象声词,金属撞击的声音。

1. 合宜:恰当。适当。妥当。

2. 抵得上,等于:一个人当俩人用。

3. 姑且作为:当做。长歌当哭。安步当车。

4. 认为:我当你已经回家了。

5. 在同一时间:当日。当年。当世。

6. 吃亏,受骗:上当。

7. 抵押:抵当。押当。典当(用实物作抵押向当铺借钱)。

读音(zuì), 罒部,共13画

(1)(名)作恶或犯法的行为:~案|~犯|~名|~囚|~人|~责|~证|~恶滔天|~魁祸首|~孽深重。

(2)(动)过失:归~于人。

(3)(形)苦难;痛苦;受~。

(4)(动)把罪过归到某人身上:~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