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huǐ

不習水土

  • 结构
  • 感情
  • 年代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bù xí shuǐ tǔ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ㄒ一ˊ ㄕㄨㄟˇ ㄊㄨˇ

繁体

感情

不習水土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不能适应某个地方的气侯、饮食等。

  • 出处:

    《通俗编 地理引南史 王融传》:“上以魏所送马不称,使融问之,宋弁答曰:当是不習水土。”

不習水土成语接龙

折叠展开

不習水土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xí), 羽部,共11画

1.“习”的繁体字。

2.鳥類頻頻拍動翅膀試飛。說文解字:“習,數飛也。”元•戴侗《六書故•卷十九•動物》:“習,鳥肄飛也。……引之則凡數數扇闔者,皆謂之習。”

3.反覆演練、鑽研:“溫習”、“研習”。《論語•學而》:“學而時習之,不亦說乎?”

4.熟悉,通曉。《戰國策•秦策五》:“嘗無師傅所教學,不習於誦。”《管子•正世》:“明於治亂之道,習於人事之終始者也。”

5.反覆拍動翅膀的動作。《禮記•月令》:“鷹乃學習,腐草為螢。”

6.積久養成的慣性行為:“舊習”、“惡習”、“積習難改”。《論語•陽貨》:“性相近也,習相遠也。”

7.親信、親狎的人。《禮記•月令》:“雖有貴戚近習,毋有不禁。”《後漢書•卷六•孝順帝等紀•贊曰》:“匪砥匪革,終淪嬖習。”

8.姓。如明代有習經。

9.時常、常常。《漢書•卷五十六•董仲舒傳》:“習聞其號,未燭厥理。”《後漢書•卷六十一•黃瓊傳》:“瓊隨父在臺閣,習見故事。”

读音(shuǐ), 水部,共4画

(1)(名)水。

(2)两个氢原子和一个氧原子结合而成的;最简单的氢氧化合物;无色、无臭、无味的液体。

(3)河流:汉~。

(4)指江、河、湖、海、洋:~上人家。

(5)(~儿)稀的汁:药~。

(6)指附加的费用或额外的收入:外~。

(7)指洗的次数:这衣裳洗几~也不变色。

(8)姓。

读音(tǔ), 土部,共3画

(1)(名)泥土;土壤

(2)(名)土地。

(3)(副)本地的;地方的:~特产|~俗。

(4)(名)指我国民间沿用的生产技术和有关的设备、产品、人员等:~方|~招儿。

(5)(形)不合潮流;不开通:~气。

(6)(名)未熬制的鸦片:烟~。

(7)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