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áo

不挠不屈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bù náo bù qū 怎么读

注音 ㄅㄨˋ ㄋㄠˊ ㄅㄨˋ ㄑㄨ

繁体不撓不屈

感情 中性成语

不挠不屈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在压力和面前不屈服,表现十分顽强。

  • 出处:

    清 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 语法:

    不挠不屈作谓语、定语、状语;用于人的意志等。

  • 示例:

    不挠不屈,为真理斗到尽头!郭沫若《屈原》第一幕

  • 近义词:

    不挠不折

不挠不屈的出处

折叠展开

吾民族以不挠不屈之气概,与外族战,与土番战,与寒暑战,卒能斩荆披棘。

-----清·陈天华·《论中国宜改创民主政体》

不挠不屈的典故

折叠展开

在《荀子》中,有这样一个故事:子贡曾向孔子询问,为什么君子会珍视宝玉而轻视珉石。孔子回答说:“君子把宝玉作为人格的象征。你看,宝玉的温润光泽,就像是君子的仁爱之心;它的坚硬纹理,就像君子的智慧一样;它的刚强不屈,代表了君子的义气;它的棱角虽锐利但不伤人,这正反映了君子的行为举止;即使折断也不会弯曲,这就是君子的勇气所在;它的美丽和瑕疵都毫不掩饰地展现出来,这就像是君子的坦诚;当你敲击它时,发出的声音清越而悠远,然后戛然而止,这就像君子的言辞一样,有始有终,言简意赅。因此,尽管珉石可能有着五彩斑斓的花纹,但在洁白明亮的宝玉面前,它也无法相提并论。”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得到了“不屈不挠”这个成语,也称为“不挠不屈”,用来形容一个人具有坚定的意志和不屈不挠的精神,无论面对多大的困难和挑战,都能坚持到底,不屈服于任何压力。

不挠不屈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náo), 扌部,共9画

(1)(动)(用手指)轻轻地抓:~痒痒。

(2)(动)使别人的事情不能顺利进行;阻止:阻~。

(3)(动)弯曲;比喻屈服:不屈不~|百折不~。

读音(bù), 一部,共4画
[ bù ]

1. 副词。

2. 用在动词、形容词和其它词前面表示否定或加在名词或名词性语素前面,构成形容词:不去。不多。不法。不料。不材(才能平庸,常用作自谦)。不刊(无须修改,不可磨灭)。不学无术。不速之客。

3. 单用,做否定性的回答:不,我不知道。

4. 用在句末表疑问:他现在身体好不?

读音(qū), 尸部,共8画

1.  使弯曲,与“伸”相对:屈曲()。屈折。屈膝。屈伸(弯曲和伸直,引申为失意和得意)。首屈一指。卑躬屈膝。

2.  低头,降服:屈服。屈从。威武不屈。

3.  冤枉,叫人不痛快:冤屈。委屈。屈辱。屈才。屈就(受委屈而担任某种职务,常用于请人任职的客套话)。屈驾。屈己待人。

4.  理亏:屈心(亏心,昧心)。理屈词穷。

5.  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