卧旗息鼓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生僻成语

拼音 wò qí xī gǔ 怎么读

注音 ㄨㄛˋ ㄑ一ˊ ㄒ一 ㄍㄨ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卧旗息鼓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息鼓:停止敲鼓。放倒旗子,停止敲鼓。指隐蔽行军,不暴露目标

  • 出处:

    晋·陈寿《三国志·蜀志·诸葛亮传》裴松之注引郭冲三事曰:“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庵幔,又令大开四城门,扫地却酒。”

  • 语法:

    卧旗息鼓作谓语、定语、宾语;多用于比喻句。

  • 英语:

    cease all activities

  • 近义词:

    偃旗息鼓、卧鼓偃旗

卧旗息鼓的出处

折叠展开

亮意气自若,敕军中皆卧旗息鼓,不得妄出菴幔,又令大开四城门,埽地卻洒。

-----西晋·陈寿·《三国志·蜀书·赵云传》裴松之注引《蜀记》

卧旗息鼓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wò), 卜部,共8画

(1)(动)躺下:~倒|仰~。

(2)(动)动物趴下。

(3)(名)睡觉用的:~具|~室。

读音(qí), 方部,共14画

(1)(名)旗子:国~|红~|挂~。

(2)(名)清代满族的军队组织和户口编制;后泛指属于满族的:~人|~袍。

(3)(名)内蒙古自治区的行政区划单位;相当于县。

读音(xī), 自部,共10画

(1)(名)呼吸时进出的气:晕~|气~。

(2)(名)消息。

(3)(动)停止;安息;屏息。

(4)(动)休息。

(5)(名)滋生;繁殖。

(6)(名)利钱;利息。

(7)(名)〈书〉指子女。

(8)姓。

读音(gǔ), 鼓部,共13画

(1)(名)(~儿)打击乐器;多为圆桶形或扁圆形;中间空;一面或两面蒙着皮革:铜~|手~|大~|花~。

(2)(名)形状、声音、作用像鼓的:石~|蛙~|耳~。

(3)(动)使某些乐器或东西发出声音;敲:~琴|~掌。

(4)(动)用风箱等扇(风):~风。

(5)(动)发动;振奋:~动|~励|~舞|~起勇气|~足干劲。

(6)(动)凸起;涨大:他~着嘴半天没出声|口袋装得~~的。

卧旗息鼓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