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iān pèi liú

颠沛流离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贬义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常用成语

拼音 diān pèi liú lí 怎么读

注音 ㄉ一ㄢ ㄆㄟˋ ㄌ一ㄡˊ ㄌ一ˊ

繁体顛沛流離

感情 贬义成语

颠沛流离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颠沛:遭受挫折或困难;流离:离散、流落。因生活困窘而到处奔波流浪。

  • 出处:

    宋 张世南《游宦纪闻》第九卷:“而哀予颠沛流离万里,保有之难也,而共振显之。”

  • 语法:

    颠沛流离联合式;作谓语、定语、状语;表示由天灾人祸造成。

  • 示例:

    我所感到悲哀的,是有几个同我来的学生,至今还找不到学校进,还在颠沛流离。(鲁迅《而已集 通信》)

  • 英语:

    wander from place to place

  • 日语:

    困窮(こんきゅう)して流浪(るろう)の艖となる

  • 俄语:

    скитáния

  • 其他:

    <德>ein unstetes Leben führen<法>vagabonder

  • 近义词:

    流离失所、流离转徒、流离转徙、兵荒马乱

  • 反义词:

    安家立业、安家落户、安居乐业

颠沛流离的出处

折叠展开

人亦有言,颠沛之揭。

-----先秦·佚名·《诗经·大雅·荡》

颠沛流离的典故

折叠展开

《论语·里仁》中写道:“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 这句话是孔子对君子行为准则的深刻阐述。意思是真正的君子无论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违背自己的原则,匆忙急迫时是这样,流转离散时也是这样。孔子强调,君子不能用非正当手段追求富贵,违背仁德的原则,否则他就不是真正的君子。 “颠沛流离”这一成语由此演化而来,形容生活艰难,流落异乡,也作“流离颠沛”。

颠沛流离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diān), 页部,共16画

(1)(名)头顶。

(2)(名)高而直立的东西的顶:树~。

(3)(动)颠簸:车~得厉害。

(4)(动)跌倒:~覆。

(5)(动)〈方〉跳起来跑:连跑带~。

读音(pèi), 氵部,共7画

(形)〈书〉盛大;旺盛:~然|充~。

读音(liú), 氵部,共10画

(1)(动)水流动。(动)液体移动;流动

(2)(动)水流动。(动)移动不定

(3)(动)水流动。(动)流传;传播

(4)(动)水流动。(动)向坏的方面转变

(5)(动)水流动。(动)旧时的刑罚;把犯人送到辽远地区去

(6)(动)水流动。(名)指江河的流水

(7)(动)水流动。(名)像水流的东西

(8)(动)水流动。(名)品类;等级

读音(lí), 亠部,共10画

(1)(动)分离:~别|悲欢~合。

(2)(动)表示时间、空间或者事物之间的距离:这里~车站很近|~国庆节只有十天了。

(3)(动)缺少:发展工业~不了钢铁。

(4)(动)(Lí)姓。

(5)(名)八卦之一,代表火。

颠沛流离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