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áng huáng guān miǎn

堂皇冠冕

  • 结构 联合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近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táng huáng guān miǎn 怎么读

注音 ㄊㄤˊ ㄏㄨㄤˊ ㄍㄨㄢˋ ㄇ一ㄢˇ

繁体

感情 中性成语

堂皇冠冕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形容表面上庄严或正大的样子。

  • 出处:

    清·薛雪《一瓢诗话》四八:“人言应制、早朝等诗,从无佳作,非也。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 语法:

    堂皇冠冕作状语、宾语、定语;多用于讥讽。

  • 示例:

    将这手段使一个公爵使用,可见也是贵族的东西,堂皇冠冕。鲁迅《三闲集·通信》

  • 英语:

    have a bold and dignified bearing

  • 近义词:

    冠冕堂皇

堂皇冠冕的出处

折叠展开

此等诗竟将堂皇冠冕之字。累成善诵善祷之辞,献谀呈媚,岂有佳作?

-----清·薛雪·《一瓢诗话》

堂皇冠冕的典故

折叠展开

“冠冕堂皇”系由“冠冕”及“堂皇”组合而成。“冠冕”一词见于《三国志・卷三七・蜀书・庞统法正传・庞统》。三国时蜀国将军庞统,曾是个纯朴不起眼的少年,二十岁时前去拜访司马徽。当时司马徽在树上采桑,庞统便坐在树下和他对谈,一直谈到天黑。司马徽素有慧眼,善于知人,见到这个年轻人谈吐不俗,便称他为南州之士的“冠冕”,庞统也因此打响了名号,后来庞统也受到刘备的重用,与诸葛亮同为中郎将。“冠冕”是指帽子,为衣饰之首,在此引申为南州众士之首之意,表示庞统为才识出众的人。“堂皇”一词见于《汉书・卷六七・杨胡朱梅云传・胡建》。汉武帝时渭城县令胡建是个刚正不阿、嫉恶如仇的人。他在军中时,与走卒打成一片,感情甚笃。当时管军务的监军御史将军地据为己用,做起生意来。胡建认为监军违反军纪,理当问斩。于是告诉走卒说:“有人不守军纪当斩,我要你们抓谁就抓谁,斩谁就斩谁。”于是在选兵马之日,监军与其他军官坐在厅堂上,胡建带著走卒下堂拜见后,指著监军叫道:“取彼!”走卒便一拥而上将监军抓下堂来,胡建又下令:“斩之!”走卒就将他斩杀。后来这两个词语就被合用成“冠冕堂皇”,形容庄严体面、气派高贵的样子,亦用于形容表面上光明正大的样子。也作“堂皇冠冕”。

堂皇冠冕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táng), 土部,共11画

(1)(名)正房:~房|~屋。

(2)(名)专为某种活动用的房屋:会~|饭~。

(3)(名)旧时官府中举行仪式、审讯案件的地方:大~|祠~。

(4)(名)堂房。

(5)(名)(量)ɑ)用于成套的家具: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一~家具。b)用于分节的课程

读音(huáng), 白部,共9画

(1)(形)〈书〉盛大:~~。

(2)(名)君主;皇帝:三~五帝|~权|~族|女~。

(3)姓。〈古〉又同“遑”。

读音(guān,guàn), 冖部,共9画
guānguàn

1. 帽子:衣冠。冠戴。冠盖(古代官吏的帽子和车盖,借指官吏)。衣冠楚楚。

2. 形状像帽子或在顶上的东西:冠子。鸡冠。树冠。冠状动脉。

1. 把帽子戴在头上:沐猴而冠。

2. 超出众人,居第一位:冠军。

3. 姓。

读音(miǎn), 冃部,共11画

(名)古代天子、诸侯、卿、大夫所戴的礼帽;后专指帝王的礼帽:加~|日~|加~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