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àng zhū hǎi ér jiē zhǔn

放诸四海而皆准

  • 结构 复句式成语
  • 感情 中性成语
  • 年代 古代成语
  • 热度一般成语

拼音 fàng zhū sì hǎi ér jiē zhǔn 怎么读

注音 ㄈㄤˋ ㄓㄨ ㄙˋ ㄏㄞˇ ㄦˊ ㄐ一ㄝ ㄓㄨㄣˇ

繁体放諸四海而皆准

感情 中性成语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意思

折叠展开
  • 解释:

    比喻具有普遍性的真理到处都适用。同“放之四海而皆准”。

  • 出处:

    《礼记 祭义》:“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 语法:

    放诸四海而皆准作谓语、定语;指普遍性的真理。

  • 示例:

    使人增长其幸福者,谓之善;使人减障其幸福者,谓之恶。此主义放诸四海而皆准,俟诸百世而不惑。梁启超《乐利主义泰斗边沁之学说 边沁之伦理说》

  • 英语:

    valid everywhere

  • 近义词:

    放之四海而皆准

放诸四海而皆准的出处

折叠展开

推而放诸东海而准,推而放诸西海而准,推而放诸南海而准,推而放诸北海而准。

-----西汉·戴圣·《礼记·祭义》

放诸四海而皆准字义分解

折叠展开

读音(fàng), 方部,共8画

(1)(动)解脱约束:释~。

(2)(动)任意;随便:~任。

(3)(动)发出:~光。

(4)(动)扩展:~大。

(5)(动)搁;置:~在桌子上。

(6)(动)古指把人驱逐到边远的地方:流~。

读音(zhū), 讠部,共10画

(1)(形)众;许多:~公|~侯|~ 君|~位|~子百家。

(2)姓。

(助)〈书〉“之于(於)”或“之乎”的合音:付~实施(=之于)|公~社会(=之于)|有~?(=之乎)

读音(sì), 口部,共5画

(1)数目;三加一后所得。(名)

(2)数目:~个|~位。

(3)姓。

(4)我国民族音乐上的一级。

读音(hǎi), 氵部,共10画

1.大洋靠近陆地的部分,有的大湖也叫海,如青海、里海。

2.比喻连成一大片的很多同类事物:人~。火~。

3.大的(器皿或容量等):~碗。~量。

4.古代指从外国来的:~棠。~枣。

5.极多(后面一般跟“了、啦”等):街上的人可~啦!

6.漫无目标地:~骂。她丢了支笔,~找。

7.毫无节制地:~吃~喝。

8.姓。

读音(ér), 而部,共6画

1.  古同“尔”,代词,你或你的:“而翁归,自与汝复算耳”。

2.  连词(a.表平列,如“多而杂”。b.表相承,如“取而代之”。c.表递进,如“而且”。d.表转折,如“似是而非”。e.连接肯定和否定表互为补充,如“浓而不烈”。f.连接状语和中心词表修饰,如“侃侃而谈”。g.插在主语谓语中间表假设,如“人而无信,不知其可”)。

3.  表(从……到……):从上而下。

读音(jiē), 比部,共9画

(副)〈书〉都;都是:~大欢喜|全民~兵|放之四海而~准。

读音(zhǔn), 冫部,共10画

(1)(动)准许:批~|不~。

(2)(名)标准

(3)(动)依据;依照:~前例处理。

(4)(动)准确:~时|瞄~|钟~|投得~。

(5)(副)一定:~去|~能完成。

(6)(形)程度上虽不完全够;但可以作为某类事物看待的:~尉|~平原。

放诸四海而皆准成语组词

折叠展开